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风清水碧。在政治生态这个大森林中,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是一颗树木,腐败之虫滋生蔓延处就成了病树、烂树,领导干部应“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筑牢四道“护林线”,当好政治生态护林员,才能治病树、拔烂树,彻底根除腐虫之害,守好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培养和强化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一、慎独,增强党性修养
《文子·精诚篇》有云:“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这便是“慎独”一词的来源。在卷帙浩繁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慎独”的表述从来不乏名人名士,可以说,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东汉的郑玄在注解《中庸》时将“慎独”解释为“慎其家居之所为”,即“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同为东汉名士的杨震面对故人王密的贿赂和“暮夜无知者”的说法,慨然回绝:“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以慎独精神成为廉洁自律的典范。
党员,不仅仅是一种身份,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对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慎独”就是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就是要做到公开场合和独处时一个样,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党员干部想要打好作风这一仗,自律便是第一道关卡,而他律是第二关。反观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纷纷落马的“高官显贵”,在“悔不当初”之时,都会提到一点:忽略了党纪国法对自己的约束,轻视了独处时的自律。从这些案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究其根源,就是这些腐败分子没有做到严以律己,缺乏了持续提升党性修养的思想觉悟,没有做好“慎独”,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所以说,“慎独”是对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最直白的检验。
“慎独”的原则有效帮助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地区、单位、部门“一把手”在决策阶段避免了“一言堂”“一支笔”,在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民主监督的同时丰富了权利监督的方式和途径,对于避免某些领导“犯错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说,慎独,既是党员干部内心应有的思想认识,更是一个政党在廉政道路上行进的指路明灯。
二、慎初,筑牢思想防线
《礼记·经解》中引用《易经》时提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明代督察院长王廷相曾讲过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列不复顾惜。
这个轿夫穿着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都是挑着干净的地面走,恐怕弄脏了他的鞋。但是到了京城之后,泥泞的道路多了,鞋上沾了一些泥之后,就再毫不顾惜,什么地方都踩下去了。
王廷相由此感悟道:“倘一失足,将无所不知矣。”如果一失足,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所以,“慎初”,就是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不存侥幸之心,避免误入歧途。“第一次”是人的一个心理防线,一旦打开,欲望便会一泻千里。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是一道又一道重要关口。我们如果能够坚持“慎初”,那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面对形形色色的糖衣炮弹,在心灵的魔鬼第一次露头之前,就要予以坚定的否决,从思想根源处筑牢坚固“防火墙”,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示,斩断贪婪的黑手,为政治森林注入清流。
北京市原市委副书记吕锡文在忏悔时提到,当他人第一次向她行贿时,自己的想法是:就收这一次,以后不再收了。然而,当“第一次”的思想防线被无情冲垮之后,她的贪婪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生贵善始。从我们党政治腐败的历史上来看,“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关口”,第一道“防线”被突破了,往往会“兵败如山倒”;第一道“闸门”一旦打开,欲望的“洪水”就会一泻千里。事实证明,党员领导干部违法犯罪无一不是从“第一次”开始,一步步走向深渊的。由轿夫从“择地而行”到“不复顾惜”的变化,启示党员领导干部要慎始慎初,走好第一步,把好第一关。
因此,自觉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就是慎初的意义。
三、慎微,提升纪律意识
汉代哲学家王符说:“慎微防萌,以断其邪。”可见,慎微是防止贪欲萌生、斩断邪念必须坚持的操守。
大家想必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先把青蛙放入沸水中,青蛙受到强烈刺激,拼命一跳,挽救了自己。再把这只青蛙放入凉水中,慢慢加热,青蛙在水里悠闲自得,当水温过高想跳出来时,已跳不出来了。
蜀汉先主刘备将之概括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防于小,终累大德。
何为“微”?“微”就是小事、小节,就是告诉我们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细小的事情,警惕小毛病、小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说道:“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从各类腐败案例中来看,大错误都是从小错误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自我的纪律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守住“法律法规”底线,防微杜渐,做一名“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的党员干部。提高纪律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自省,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党员干部只有禁得住物欲横流,方能使人生之船驶向正确的航道。党员干部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百姓之苦,常修为政之德,才能无愧于群众的期待和国家的重托。
四、慎欲,坚守底线红线
古人云:“欲壑难填。”但凡腐败,都离不开一个“欲”字。无论“权欲”“钱欲”“色欲”,都是横在底线红线前的一道“坎”。
明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儒学的主流思想。而程朱理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便是“存天理,灭人欲”。这并不是要求人们革除基本的、合理的需求,而是要革除超出人的基本需求的欲望,如贪欲、私欲、淫欲等。通俗一点,人的欲望是要有一定限度。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在党纪国法的红线和底线面前,“欲望”是考验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试金石”,无法克制欲望,党员干部便无法利于千仞高峰之上。如上所述,我们要求的“慎欲”,并不是要求每个人如仙人般“超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而是要控制、节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韩非子·六反》中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欲望犹如无情的水火,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带来灾难、造成损失。党员领导干部手中都握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权力,如果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就会成为别有用心之人围猎的对象。“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守住为人处世的底线和红线,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身份,廉洁用权、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自觉在权力、金钱、美色等欲望面前砌起“防火墙”、架起“高压线”、安上“廉洁锁”,确保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
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业已拉开帷幕,守得住初心,将使命印刻于心,对于公司前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每一名党员、干部,只有坚定了慎独、慎初、慎微、慎欲,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提升纪律意识、守住底线红线,才能让我们远离腐败恶土的侵蚀,才能让我们永远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才能为公司的政治生态创造一片沃土,提供一抹“风清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