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市彩虹区位于沟渠市中心城区西南方向,面积**平方千米,辖有 10 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 2530 万人,为我市缔结友好城市。近年来,该区大力实施 “回家计划”,着力健全招商服务机制,凝聚资源力量,优化服务保障,招商引资实现 “近悦远来、蜂拥而至”。引进重点项目**个,总投资额达***亿元,新增*幢亿元楼、*幢月亿楼,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现将经验做法建议如下。

一、经验做法

(一) 构建 “统分结合、高效运转” 招商引资新格局。

一是机制上整合资源。建立 “****” 投资促进工作体系,以投促办作为总牵头部门,航天工作室、科技战略办公室、商务合作局、金融大数据局 4 个产业部门分工协作,由产业部门和区属国企共同组建*个投资服务分中心承担具体事务工作 (对外以分中心名义开展工作,法律上属于国企子公司,产业部门副职兼任分中心主任,国企副职兼任分中心副主任),*个街道承担协助配合职责。二是职责上分工协作。产业部门负责协助各分中心有所侧重的开展招商引资,一分中心侧重航运业、二分中心侧重科技产业、三分中心侧重现代商贸业、四分中心侧重金融业,区投促办负责业务指导和考核。三是人员上统筹使用。按 “岗编适度分离” 模式,以国企人员为主,统筹产业部门公务员、事业人员力量聚合到投资服务分中心,组建专职招商队伍近***人。四是工作中整体联动。由区发改委牵头,定期优化调整各类招商引资政策和保障性措施;区投促办牵头,定期对招商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税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做好协作配合。在此基础上,彩虹区正在探索完全由国企牵头实施招商引资的新机制。

(二) 营造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安商稳商新环境。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区级、部门及分中心三级稳商体 2 系,建立企业问题快速处置 “流转办” 机制。严格落实 “千人访万企” 制度,深化 “楼长”“园长” 责任制,专人牵头负责企业服务。222*年彩虹区走访调研各类企业*2***户次,收集问题诉求 2***个,处置答复率**%。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发布 《彩虹区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围绕打造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赋能政府,提出投资环境、行政效能、政府服务、法治体系、重点区域领域、保障措施等*个方面、2*大项、***小项举措。建立 “亲清” 政商关系,选聘**名区营商环境体验官,检验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地实效和企业感知度,进一步强化社会舆论监督。三是加强系统集成。系统部署、协同推进安商稳商与 “放管服” 改革、“一网通办”、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设立 “办不成事” 服务窗口,提供兜底服务,打通 “卡壳” 堵点。强化企业扶持政策兑现,222*年累计为 2***户企业和****位高层次产业人才兑现助企纾困资金*2.**亿元。

(三) 打造 “从金牌店小二到事业合伙人” 聚商育商新气象。

一是强化政策供给。先后推出 “*+*” 产业扶持政策和 “*+N” 产业政策体系,出台 《彩虹区提信心扩需求稳增长促发展实施办法》,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动力。二是完善配套服务。通过 “飞企贷” 等平台,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22*年为*2*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超**亿元。启动重点企业 “两年回家计划”,配套人才、就医、子女教育等八大帮扶措施。创新 “政务超市” 服务模式,打造 “*GF 智慧厅”,拓展非接触式服务。三是推动跨界合作。创立 “企航滩” 特色品牌,构建 “政企交流、企企对接” 新型服务平台。通过圆桌沙龙等 “衍生拓展” 活动,助力不同类型企业 “跨界合作”、产业上下游企业 “精准对接”,以扩大 “朋友圈” 的方式坚定企业联动协同成势、互补同向发力的信心。

二、工作建议

(一) 优化机制、聚合力量,增强投资促进合力。

一是完善招商工作体系。借鉴彩虹区招商工作机制,在 “市级统筹、链长带头、县区主体、部门配合、驻外机构搭桥” 的招商工作体系基础上,探索将市属国企纳入投资促进工作主体范围,进一步细化明确各类主体职责分工。二是增强招商专业力量。采取 “岗编适度分离” 方式,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党政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人员充实到现有的*个产业链招商专班中,并引入商会协会、社会机构、专家学者等人员力量,围绕 “*+*” 主导产业组建细分领域专业招商团队、专职招商队伍。三是优化招商涉企服务。参考彩虹区 “楼长”“园长” 制度,持续擦亮政务服务 “幽谷跑腿” 品牌,将跑腿成员拓展为全维度 “企业服务专员”,全面优化服务机制,提升企业问题诉求处理率,做到 “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二) 用好资源、辐射带动,促进对外合作交流。

一是深化友城合作。以幽谷籍领导为着力点,抢抓投资促进机遇期,及时优化调整友好城区合作协议,在产业承接、商贸合作、项目援助、干部挂职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交流。二是用好乡贤资源。以幽谷籍专家、学者、企业家为突破点,密切与相关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的交往联系,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孵化、建言资政、投资促进等平台,让 “乡贤” 看得见发展、忘不了 “乡愁”、能助力 “乡兴”。三是建强招商平台。以联络处为辐射点,配强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办事处 (联络处)、商会、行业协会、招商中介机构等合作沟通,并将合作交流影响辐射到长三角,更好推荐幽谷 “*+*” 主导产业,承接长三角区域转移的产能及产业。四是加强人才培育。以干部跟班学习为立足点,建立多层级、常态化人员交流合作机制,选拔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赴京都、浙江等东部和沿海一线地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进一步拓展视野,通过 “试验田” 的 “墩苗成长”,提升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加快幽谷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储备人才资源。

(三) 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一是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在实施 “工业兴市、制造强市” 战略方面,强化与大飞、才扣等地区产业园区的对接交流,抢抓产业产能转移机遇期,甄选招引优质 “链主企业”,探索共建 “飞地” 产业园,促进产业链整体承接。二是加强文旅康养推介。有针对性加大向东部城市、不同群体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将我市相关康养资源纳入沟渠市干部职工疗休养基地名单,并以承接京都干部疗休养团队为契机,适时举办文旅投资促进、交流推介等活动,引进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三是拓展碳汇合作领域。在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方面,依托京都环交所,争取在我市相关县 (区) 开展碳汇交易试点,联合开发林业碳汇产品,发展林业碳汇产业等创新应用模式,拓展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生态变业态路径。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