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材料二:在全市党建推动城市治理推进会上的发言
近年来,沟渠县着力推动城市基层治理与服务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一、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组织引领。
坚持以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着力筑体系、建机制、强保障。一是坚持高位统筹。县委高度重视近邻党建工作,县委书记经常深入调研,谋划部署重点任务,先后研究出台 《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广近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机制的通知》 等*份政策文件,县委常委挂钩社区、企业处级领导主动作为,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统筹推动,全县各职能部门、挂钩单位、社区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全区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组织高度融合。严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完善 *个社区 “大党委” 兼职委员制,梳理服务资源、需求 “两张清单”,并推行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机制,推动疫情防控、创城、维稳等重难点问题协调解决,深入推行机制,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与业委会、监事会委员交叉任职,全区新成立或改选业委会*个,有 5 名小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交叉任职比例达*%,打造 “红色业委会”*个,实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难事共解。三是机制全力保障。建立完善阵地、资金、人员等保障机制,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基础。先后投入*元,通过新建、整合、腾挪等方式,规范建成*个城市党群服务阵地。严格落实社区运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以及新组建居民小区、“两新” 组织党支部启动资金、每年活动经费、书记工作补贴等保障机制。出台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和薪酬保障实施办法,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强化队伍 “选育管用” 全链条机制,每年开展 “逐社观摩、整区推进” 活动,举办社区两委、小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深化 “导师帮带制”,全方位提升社区,小区 “头雁” 的素质能力。
二、聚焦群众需求,优化服务功能。
针对部分居民、人才和园区企业反映的老人养老难,青年交友难和园区办事不便等问题,统筹全区党群、行政、企业服务资源,科学布置 “十五分钟党建服务圈”。一是突出市场运作。坚持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服务” 的原则,通过对接政府部门、企业、群团、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选配入才服务专员,先后开展活动等*场次,吸引参加人才*多人次,提供线上咨询 *多人次,协调办理人才申报技能证书等服务 *余件。二是突出公益属性。推动 “五社联动”,发动*个社会组织,根据群众需要,在公益慈善、文体活动、纠纷调处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如,*帮扶中心聚焦关爱自闭症群体,在社区常态化开办公益课程,有*多个家庭直接受益。三是突出惠企服务。深入推行 “企业出题、领导答题” 工作机制,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深化 “放管服” 改革,推动 “一趟不用跑” 和 “一件事一次办”。在园区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加大对各级惠企政策的研究解读、宣传落实,实现线上线下服务企业相结合,推动一批企业难题的化解。目前,累计受理诉求*件,已解决和改善率达 *%
三、深化共建共享,助力产城融合。
引导驻区单位、“两新” 组织党组织等参与基层治理服务,建立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近邻党建新格局。一方面,部门资源下沉,推动*个驻区单位与所在社区实行 “契约化” 共建,选派县直单位党员负责人兼任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结合园区、社区实际设立 “两代表一委员” 工作室,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多件。探索 “党务+警务+服务” 一体化治理模式,选配党员民警兼任社区党组织副书记,依托警民 (警企) 巡防队组建区域党建联盟,吸纳辖区单位、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等为成员,形成群防群治长效机制。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网格报到,定期举办志愿服务活动,共同解决治理难题。如,在城市公馆等小区推行 “居民点单、党支部派单、党员接单” 三单制志愿服务模式,认领 “微心愿”*多个,打造 “人人都是志愿者,家家都是好邻居” 的服务品牌。在创文明城、疫情防控中,*多名市、区在职党员投入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和 “无疫小区”“无疫厂区” 创建等,助力基层治理。另一方面,深化社企共建。以社区党组织兜底组建居民小区物业企业、小微企业等联合党支部,引导培育 “红色物业”*个,引导成立 “党建联盟” 等*个,为企业发展注入了 “红色基因” 和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