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四点意见。
一、学习要修好 “三种境界”
(一) 要有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执着。
耐得住 “昨夜西风凋碧树” 的清冷和 “独上高楼” 的寂寞,心怀 “望尽天涯路” 的远大追求。虽然大家工作忙多闲少,但是不能因此放松学习,要静心苦读通读,由表及里用心思考,全力摒弃学了不少,想的不多,悟得更少的学习 “消化不良症”。
(二) 要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的坚忍。
学习理论不是喊喊口号,抄抄笔记这么简单,一定要刻苦钻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便 “衣带渐宽” 也 “终不悔”,“人憔悴” 也心甘愿。要学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真正在学思践悟中练就 “十八般武艺”。
(三) 要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的顿悟。
理论学习要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 “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 “蓦然回首”,在 “灯火阑珊处” 顿悟真谛。理论学习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提能增效的手段,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善于利用 “学习之箭”
命中 “实践之靶”,把学习理论转化为干事能力,把精神追求转化为物质实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二、工作要心怀 “三个担当”
(一) 初心担当促暖心,服务群众应胸怀 “赤诚”。
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的问题是我们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办公地点从 “办公室” 慢慢转移到 “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俯下身子、放下架子真真正正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贴近群众,解民之所需、解民之所急、解民之所盼。
(二) 情怀担当促贴心,服务群众应思考 “换位”。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是河南南阳三省堂里一副对联的下联,我觉得非常适用。
要坚持换位思考,站稳群众立场,对于每一件事,我们都要问一问自己 “如果我是一名群众,这样的事我会不会接受?
怎么样我才能接受?” 实实在在为群众争取利益最大化。
(三) 使命担当促行动,服务群众应脚下 “有路”。
为群众办事,不光要用情用心,更重要的是怀揣使命担当,掌握方式方法,实心实政、实干实做,不光是 “顾小事”,更要 “站高位”,把人民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常常拿起工作的 “望远镜”、问题的显微镜”、民意的 “透视镜” 进行观察,真正把群众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三、干事要把握 “三大趋势
(一) 借势而进,抢抓发展机遇。
要善用当下重点工作,借助当前政策红利谋求高质发展,立足于早,立足于快,立足于实,立足于准,把目光放得更远一些,把趋势看得更清一些,把工作想得更深一些,摒弃 “等靠要”,力求 “拼赶超”。
(二) 顺势而为,善用本地优势。
上级政策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是发现自身优势,并将上级精神有效的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却是发展的关键,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本地优势,才是发展的核心所在。要开动脑筋,主动去想去做,以新变新,以变应变,只要思想活跃、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很多发展中的棘手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三) 造势而起,激发干事热情。
要调动一班人各展其能、各尽其职,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精气神。要做到思想上求共识,性格上求共通,工作上求共融,在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风格,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容人之过,形成和谐干事、共同创业的 “大气候”,从而激发干事热情,推动事业发展。
四、德行要谨守 “三正己身”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作风正派、干净廉洁是做人之义、成事之基,德位相配、素位而行才能行得远、走得稳。
(一) 树立正身检己 “风向标”。
要正心,心术正方长久,心在正事上,万事自然都会正。用心而不用 “心计”,把小事做精,大事做实,才能炼就高境界;其次是正形,要以过硬的作风、良好的形象服务于民、实干为民,用自己的 “辛苦指数” 提升人民的 “幸福指数”;最后是正术,要讲 “诚” 求 “实”,不 “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事事光明磊落,时时雷厉风行,坚决做好正术之人。
(二) 戴好正家教亲 “护身符”。
要讲好家规故事,展现爱国情怀,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家风,使家教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高洁的道德操守、高尚的家国情怀得以传承,将仁德品格、清廉作风作为最宝贵的 “家财” 留给后人。
(三) 高扬正风守廉 “主旋律”。
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时时刻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心中要高悬法纪利剑,胸中要树立做事尺度,无人时也能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坐针毡的 “三如” 心态,做到不义之财不拿、不正之风不沾、不法之事不做,守牢第一关,谨记 “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真正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