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5 年中央出台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 (试行)》、省委出台 《XX 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 (试行)》 以来,我县牢固树立 “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 的正确导向,紧盯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关键环节,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有效构建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选人用人机制。2022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让优与劣的 “标尺” 刻度更加明晰、上与下的 “天平” 称量更加精准,我县严格按照不适宜担任现职的 15 种情形进行组织调整,进一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以 “能上能下” 激活干部队伍建设 “一池春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多点位分析研判,明确干部 “能上能下” 标准。
坚持把分析研判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综合运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纪检监察、日常访谈、信访审计、巡视巡察等情况,对全县 33 个乡镇、71 个县级部门启动全覆盖研判,广泛征求分管县级领导、单位同事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 5 方面表现,精准为干部 “画像”,切实为干部 “能上能下” 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特别是对关键岗位和专业化干部实施 “蹲点+扩面” 考察,着重了解其 “想不想干、能不能干、干不干得成” 等情况,综合定期拉练、现场实评等情况,常态化跟踪收集干部 “一时” 和 “一贯” 表现。其中,重点聚焦 “不适宜担任现职” 的情形,通过领导班子综合研判,排查掌握人岗相适度不高的科级干部 33 名。
二是高站位科学调配,畅通干部 “能上能下” 渠道。
紧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需要,坚持以能力看干部、以实效选干部、以实绩用干部,今年以来提拔或进一步使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担当担责、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 77 名,推动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干部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同时,重点聚焦干部 “下” 的难点,科学规范干部调整程序,在严格落实 “核实认定、提出建议、组织决定、谈心谈话、履行任免” 调整程序的基础上,以 “一人一策” 推动干部资源与岗位需求、发展需要高效匹配。针对因身体状况差、年龄偏大难以正常履职的,通过改任职级公务员退出领导岗位,今年共有 54 名年龄偏大的干部退出科级领导岗位;针对领导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履行职责的,通过降级或平级交流至压力较小的岗位,如 XX 同志政治素质较好,服从组织安排,但管理能力较差,人岗相适度不高,县委将其由实职正科调整至副科级事业单位任职,使其轻装上阵投入新的工作岗位;针对组织观念淡薄,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的,由组织部门对其谈话提醒并进行观察考量,对后续工作仍无起色的进行平级交流或改任职级公务员,如针对不能有效履行职责的 XX 同志,经与其多次谈心谈话,该同志工作表现仍无改进,作风敷衍塞责、庸懒散拖,群众意见较大,县委决定免去其领导职务,转任职级公务员。
三是准定位动态管理,树牢干部 “能上能下” 导向。
从严开展干部动态管理,对 “生病” 干部及时跟踪 “问诊”,开好 “药方”,对因身体、年龄等原因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通过 “常青树攻坚” 行动等方式持续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努力服务中心大局;对因问责、处分等原因降职干部定期开展 “思想健康体检”,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引导其正确对待组织处理,并持续做好跟踪管理,积极为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引导 “下” 的干部从 “有错” 向 “有为” 转变;对已过影响期,态度端正、积极改错、表现优秀的干部及时重新使用,真正让干部感受到组织的关怀,推动 “干得好进步、干不好退步” 双向激励落地落实。
接下来,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在思想引领、综合考核、程序规范、跟踪调查等方面下功夫,推动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落地落实,让干部既 “上得去”、也 “下得来”,着力形成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真正把正确的用人导向树立起来,把良好的从政环境营造出来,建强建好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队伍生机活力,更好适应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