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千帆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

        自己得了病却拒绝吃药,到头来害的还是自己,而那样的话,历史终将把中国带回到一个世纪之前,让国人再次品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的苦果。
        自 1840 年以来,中国之所以停滞落后、命途多舛,除了统治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极力抗拒良性改革之外,自大自负而其实并不自信的民族心态也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这种心态让落后的根源成为中国视野中的盲点,使国人莫名沉醉于沾沾自喜之中,进而因循守旧、避重就轻,贻误实质改良的最佳时机。直到 1894 年甲午战败,中国朝野才普遍意识到,落后的真正原因在于制度而非器物。
        相比之下,日本遭遇列强挑战比中国晚二十年,但短短八年即发动明治维新,此后二十年又成功立宪,为亚洲第一部成文宪法。在此期间,日本几乎全盘照搬欧陆法制,奠定了国富民强的制度基础,而中国则先是夜郎自大、孤傲懈怠、拒绝借鉴,被动挨打后又不得不拜自己曾经的学生为师,也算亡羊补牢。
        但好景不长,1919 年之后,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便一发不可收拾。这种情绪误将因受列强欺凌而产生的民族仇恨,发泄到列强之所以成为列强的 XIANZHENG_MINZHU 制度上,却不知 XIANZHENG_MINZHU 犹如先进科技,既然能使欧美日强大,必定也能使中国强大。不论是出于盲目无知还是别有用心,对 XIANZHENG_MINZHU 的排斥往往冒用 “爱国” 之名,实质上却是最大的卖国。
        不幸的是,这种不正常的国民心态不仅依然困惑当代中国,而且病症加重、危害更甚。GUAN 方为了维护统治合法性,自然要高扬 “中国特色” 的大旗,而御用学者纷纷跟进,为了分得体制内的 “一杯羹”,到处为中国体制的 “优越性” 找 “依据”。近年来,国内 “左派” 一直批评 ZIYOU 派拿中国的缺点比别人的优点,自己则反其道而行之,竭力突出中国成就、夸大别国缺陷。
        今年 6 月,国内 “主流媒体” 同时抛出两篇文章,一篇警告 “西式 MINZHU 陷阱”,一篇论证 “中国 MINZHU 模式”。[1] 稍后,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发表 “澄清关于 ‘ZIYOU、MINZHU、人权’ 的认知盲点” 一文,宣称这些普世价值在西方长期是 “少数人的特权”,只是近 50 年来才逐渐为不同种族和性别所共享。这些言论一面继续大唱 “中国模式” 赞歌,一面则想方设法渲染 “MINZHU 危机”,竭力营造 “风景这边独好” 的氛围。其实,这些短篇评论自说自话、空泛无力、漏洞百出,只能算是舆论造势。
        迄今为止,在这个方面最系统的代表作仍然是张维为自己的 《中国震撼》,[2] 因而有必要作为一个标本加以剖析。
       《中国震撼》 的中心论点是 MINZHU 转型的国家全军覆没——从东亚到东欧,西方 XIANZHENG_模式没有复制出一个成功的例子,而 “论证” 工具则可以说展示了国内左派的 “百宝箱”。在这本不时 “用数字说话” 却通篇没有一个注释的通俗读物中,西方法治国家显得老态龙钟、回天乏力,照搬西方模式的转型国家更是水土不服、哀鸿一片,挣扎在 “水深火热” 之中,而生机盎然的中国正不可阻挡地 “文明崛起”。
        据说作者走了一百多个国家,结论是 “总体上说,发展最成功的就是中国”。[3] 不仅华沙、布达佩斯比上海 “至少落后十年”,连地铁又破又烂的纽约都不如上海,[4] 最后甚至 “论证” 出 “许多上海市民拥有的财富和生活水平高于瑞士” 的惊世骇俗之语。[5]
        这些反常识结论是如何产生的? 我浏览了这部大作,大致梳理出以下七种方法,是为 “当代夜郎” 遮人耳目的障眼法,仅供那些不想被忽悠的读者明鉴。
        一是在评价标准选择上避重就轻,死抱住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 GDP,并以此概括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部。GDP 无疑是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显然并非是唯一指标。
        且不说这个指标本身可能带有相当水分,在贪污 corruption 横行、环境破坏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今天,其积极意义早已受到质疑。然而,全书通篇拿中国的 GDP 总量说事,而即便 GUAN 方也知道这个数字没有太大意义。不仅经济增长速度远不能涵盖文明程度乃至生活水准的各个方面,其实即便用迄今为止中国最拿得出手的人均收入或 GDP 增长,即便用作者力挺的人均购买力 (PPP) 来衡量,也得不出中国 “风景独好” 的结论。
        据世界银行 2012 年统计,中国在 213 个经济体中排位 113,确实明显领先于印度和菲律宾,但是被作者描写得一团漆黑的匈牙利排名 72,人均购买力是中国的一倍; 更为 “不堪” 的保加利亚排名 91,人均购买力超出中国一半。[6]
        二是在对象选择上以偏概全,专门 “捡软柿子捏”。印度免不了是一个靶子,因为这个 1950 年立宪独立的国家几乎和当代中国同龄,却一直未能摆脱贫困。不仅印度,其它东南亚国家似乎也难逃西方 MINZHU 的 “厄运”。菲律宾是另一个经济发展速度不如中国的 “软柿子”:“美式 MINZHU 并没有给人民带来繁荣与富裕,而是动荡与贫瘠,国运也迅速由盛变衰。”[7] 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多数民众认为 “MINZHU 转型未能改善他们的生活”。[8]
        作者避而不提的是,英国、美国、战后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起飞恰和 ZHENGZHI_MINZHU 化同步,韩国、台湾地区的 MINZHU 化并未阻碍其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更多取决于 MINZHU 化的质量和社会稳定度。专制固然可以一时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但是长远而言危机四伏;MINZHU 化可能会产生社会动荡,但是只要 MINZHU 成果得以巩固,那么由此营造的长治久安必然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在因果归责上简单片面,把经济落后的过错统统归咎于 MINZHU 制度。书中列数了印度 MINZHU 的种种问题,譬如低效率——印度政府五年才改造了 6000 户贫民窟; 譬如 MINZHU 政体下的选民和政客受制于短期利益,不能从印度社会的全局长远利益出发,孟买的基础设施就因为局部利益牵制而长期滞后。再譬如 MINZHU 政府心慈手软,为了赢得选举取悦选民,不敢控制人口增长,不能铁腕打破 “既得利益”。[9]
        种姓制度无疑制约了印度社会发展,而作者认为 MINZHU_ZHENGZHI 不如铁腕_ZHENGZHI,无法消除罪恶的种姓制度,[10] 断言西方_ZHENGZHI 制度但求个性、不求共性,导致民粹主义盛行,印度社会分裂和严重失序,印度教派和穆斯林教派 “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大规模冲突”。[11]
        MINZHU_ZHENGZHI 确实容易受制于短期利益的掣肘,但是并不能对社会发展滞后承担全部责任。同样的体制,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经济实绩。种姓制度和宗教文化造就了印度的国民性,人民习惯于安贫乐道的生活,而这是 MINZHU 改变不了的。事实上,如秦晖教授指出,印度经济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长期推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政策,[12] 而和 MINZHU_ZHENGZHI 没有直接关系。作者自己也承认,种姓制度与族群割裂并非 MINZHU_ZHENGZHI 本身的罪恶。
        从印度、美国等国的历史经验来看,XIANZHENG_MINZHU 往往只能防止政府自身歧视,却无力杜绝社会自发的歧视。不妨换个角度,即便 MINZHU 无力矫正传统之恶,威权专制的结果会更好吗?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此起彼伏的_ZHENGZHI 运动彻底颠覆了自己的文化传统,而社会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本身即已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印度这样的多族群、多信仰、多语言国家,维护了六十多年的和平统一已是极了不起的成就,在此期间没有发生任何 “大饥荒”、“大革命” 及各种折腾人民的_ZHENGZHI 运动; 如果在印度实行威权_ZHENGZHI,只怕早已内战频仍、分崩离析。
        四是用个人观感代替客观判断,用一两个事件、一两次聊天、一两组不靠谱的数据,就给 MINZHU 转型整体打不及格。作者断言印度教育落后,许多选民是目不识丁的文盲,很好骗,只要小恩小惠就可以搞定,因而 MINZHU 不适合印度这样的落后国家,但是支持这一结论的似乎只有自己的主观想象。如果看到最近的印度大选,一个人口接近中国的大国、1000 多个政 DANG,却平稳淡定地选出自己的总理和 550 多人的 “人民院”,作者是否会改变结论呢?[13]
        在 《中国震撼》 里,不仅泰国、印尼等转型国家是 “劣质 MINZHU”,甚至韩国、台湾地区也缺乏 “司法独立” 和 “公民文化”,“MINZHU 品质实在无法令人恭维”,[14] 而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无非是台湾大选的 “枪击案” 等个别突发事件。对于没有去过台湾或只是去旅游几天的国人来说,台湾 MINZHU 似乎就只剩下枪击、黑金_ZHENGZHI、立法院打架……
        在这种涂鸦式描写下,东欧的情景也好不到哪里。作者引用一位不知名不知姓的 “匈牙利资深_ZHENGZHI 学者”,表达了对东欧转型的极度失望。据说民调显示,“60% 的人认为卡达尔时期是最幸福的时期”,[15] 但是我没有找到这样的调查结果。转型让这些倒霉的国家大部分财产都被西方财团攫取,“一大批自私自利的政客在那儿争权夺利,导致百姓对政府的普遍失望。”[16] 但是说来说去,这里的 “百姓” 似乎就是那位匈牙利 “_ZHENGZHI 学者”。
        匈牙利还算幸运,基础比较好。加入欧盟的东欧十国中最差的保加利亚更是不堪,“警察、司法体系都与黑社会勾结,使之成为欧盟新成员中最 corruption 的国家”; 据说各级选举的选票街上就能买到,从基层到总统选举都有明码标价,[17] 也不知这种说法的依据何在。假如保加利亚真这么滥,欧盟居然还能要,真是匪夷所思。
        其实,MINZHU 的 corruption 再严重,也不及专制的 corruption 严重,而之所以 MINZHU_ZHENGZHI 看上去 corruption,专制_ZHENGZHI 却看上去 “清廉”,往往是因为后者没有前者的新闻 ZIYOU,挖掘 corruption 很难、风险很大。即便如此,公开发表的数据也不支持 MINZHU 一定导致 corruption 的结论,尤其是在对照我们自己的情况之后。
        根据 “透明国际”2013 年统计,在参与排名的 175 个国家中,中国排名 80,处于中间位置,印度和菲律宾则并列 94 名。说印度和菲律宾_ZHENGZHI“corruption”,只是 “五十步笑百步”。照 《中国震撼》 的说法,东欧 MINZHU_ZHENGZHI 黑得暗无天日,但是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匈牙利排名 47、保加利亚排名 77,所有东欧转型国家都比中国领先。[18]
        作者说这些国家的 MINZHU_ZHENGZHI“corruption”,那么对中国的非 MINZHU_ZHENGZHI 该如何评价呢? 更何况 corruption 调查难度很高,corruption“指数” 主观随意性较大。如果被调查者知道中国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就能挪用上亿资金,一个能源部副司长就家藏数亿现金,中纪委现场核查竟烧坏好几部点钞机,[19] 恐怕中国 corruption 指数还会大幅滑坡。在这个意义上,说 “MINZHU 再糟糕也比专制好” 并不为过。[20]
        五是单边抹黑、拒绝对照,在大肆抨击别人的时候,闭口不谈自己的问题。譬如书中说到印度的 “绿色指数” 很差,却对中国自己的大规模生态环境破坏轻描淡写。我查了耶鲁大学公布的 “环境表现指数”(EPI)。[21] 在 2014 年调查的 178 个国家中,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瑞士、澳大利亚、卢森堡、新加坡、捷克。印度排名 155,确实很落后,但是中国排名 118,也好不到哪里。
        事实上,中国之所以综合指标优于印度,主要是因为环境的健康影响得到较好控制,气候与能源大幅度领先印度,而农业、森林、渔业资源均落后于印度,空气污染更是倒数第三 (176 名,印度 174 名),但是这些在书中不置一词,或即便提到也都作为 “前进中可以克服的困难” 一带而过。
       《中国震撼》 把转型 MINZHU 与法治说得一无是处,却从不对照中国自己的 MINZHU 与法治状态——也无法对照,因为 GDP 是中国惟一的强项,MINZHU 和法治则相比于东亚弱国也是我们的弱项。
        和 MINZHU 相比,法治指数更乐观一些。据 “世界正义项目”2012-2013 年的评估,中国司法公正指数在 97 个国家中排名 69,排在越南后面。相比之下,被描写得混乱不堪的泰国排名 46,韩国则排名 19,仅在美国之后。作者竟大言不惭,把韩国和台湾地区的 MINZHU 与法治批得一钱不值,但调查数据的结论恰好相反。
        英国 《经济学人》2012 年的统计表明,韩国在参与调查的 167 个国家中排名 20,竟然在美国 (21)、日本 (23) 之前。台湾和印度分别排在 35、38,属于 “瑕疵 MINZHU”,但是瑕不掩瑜,仍不失为整体健康的 MINZHU,尤其是印度人口众多、经济贫困、教育落后,却仍然和平维持了六十年的周期性选举,不能不说是了不起的成就。这些国家或地区才是实至名归的东亚骄傲,到了 《中国震撼》 却全成了负面形象。东欧转型国家一般排名在 40-50 之间,最末一位保加利亚排名 54。和这些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的名次 (141) 实在让人乐观不起来。
        六是曲解别国制度,造成混淆视听。《中国震撼》 诋毁新闻 ZIYOU,为的是说明哪个国家的新闻 ZIYOU 都不是绝对的:“美国不允许报道本·拉登讲话,英国不允许歌颂希特勒,日本不允许批评天皇,泰国不允许开国王的玩笑。”[22]
        但事实上,美国并没有禁止报道本·拉登讲话的法律; 之所以看不到拉登讲话,是因为主流媒体不会长篇累牍地报道一个恐怖分子头目的原话。英国禁止的则是否认犹太大屠杀存在的事实,而不是歌颂希特勒的评论; 歌颂还是谴责任何人,是公民 ZIYOU 选择的价值取向,是国家不能禁止或强求的。日本和泰国确实不允许批评天皇或国王,但那只是一条单独的禁令而已,能否和中国宣传部门每天给各大媒体传达指示相提并论呢? 以此来论证 “哪个国家的新闻都不 ZIYOU”,只能是混淆视听,而并不令人惊讶的是,中国在新闻 ZIYOU 和网络言论上的排名比 MINZHU 指数更靠后。
        七是自我美化、自欺欺人,用管制下的舆论来吹捧管制。作者引用皮尤中心 (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2010 年的调查显示,高达 87% 的中国人对国家 “满意”,而美国和法国的数字则只有 30% 和 26%。[23] 在舆论受到严格管控的环境下,此类国内民意调查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国外机构来做也改变不了这个结论。
        事实上,我查了这个网站,[24] 发现这组数据是很不靠谱的。问卷问的是对国家发展 “方向” 的满意度,而从 2002 年至今的数据稀稀落落,不少国家只有一两个数字。2013 年,中国 “满意度” 仍然居高不下。该年超过 80% 的只有两个国家,另一个是马来西亚,而它除了 2007 年之外就没有别的调查数字。如此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的调查有多大公信力? 在新闻受到高度控制,百姓不断受到洗脑、不能质疑主流舆论的状态下,这种数字究竟有多大意义?
        如果引用比较可靠的幸福指数,中国的优越性远非那么明显。2010-2012[25] 中国排名 93,在匈牙利 (110) 与印度 (111) 之前,但是排在菲律宾之后,而卡萨克斯坦、克罗地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分别为 57-60)、阿尔巴尼亚 (62)、白俄罗斯 (66)、俄罗斯 (68)、立陶宛 (70)、爱沙尼亚 (71) 等中东欧转型国家都排名相对靠前,甚至乌克兰、拉脱维亚、吉尔吉斯斯坦、罗马利亚 (分别为 87-90) 也排在中国之前。如果带着深度 “有色眼镜” 选择材料,对自己形象有利的就用,不利的就不用,那么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当然,我不是要一概否定 《中国震撼》 或任何一种国内左派观点。任何言论都有价值,即便错误、无知乃至无耻的言论也有价值。这本书自然也不例外,它至少可以让我们反思 MINZHU 体制本身的问题,尤其是为什么印度 MINZHU 发展得相当不错,却不仅长期陷于贫困,而且也未能保护环境?
        事实上,西方学者也在不断反思和批评自己的体制。这种现象本身表明 XIANZHENG_体制的健康。无论设计多么完美的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都会有缺点弱点,因而需要批评监督,如此才能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不幸的是,国内不少 “左派” 投机取巧,把 XIANZHENG_体制所容忍的 ZIYOU 批评当作抹黑 MINZHU 的污点,抓住一点、无限夸大、混淆视听。其实要写问题,中国的公权 corruption、强征血拆、环境破坏……能写出多少本书来? 一旦国内的批评声音遭到压制,民众对国外的情况又不明就里,诸如 《中国震撼》 及国内某些媒体所带来的舆论误导就尤其值得警惕了。
        不论国内 “左派” 对 XIANZHENG_MINZHU 有什么样的爱恨情仇,MINZHU 都是任何一个正常国家绕不过的坎儿。与其诋毁 MINZHU、弘扬 “国粹”,刻意找一些 MINZHU 不成功的国家作为逃避 MINZHU 的心理安慰,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来 “论证” 某个既定的结论,不如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对症下药。
        毕竟,别人好不好终究是别人的事; 自己得了病却拒绝吃药,到头来害的还是自己,而那样的话,历史终将把中国带回到一个世纪之前,让国人再次品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的苦果。

注释

[1] 米博华:《警惕西式 MINZHU 陷阱》,《人民日报》2014 年 6 月 9 日; 郑永年:“中国 MINZHU 模式初步成形”,《人民日报》 海外版,2014 年 6 月 9 日。
[2] 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 “文明型” 国家的崛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年版。
[3] 同上,第 241 页。
[4] 同上,第 8-9 页。
[5] 同上,第 25 页。
[6]http://data.worldbank.org/data-catalog/GNI-per-capita-Atlas-and-PPP-table.
[7] 同上,第 223 页。
[8] 作者引用了 2008 年 Asian Barometer Project 的调查结果,但是该网站打不开。
[9] 张维为:《中国震撼》,第 190-191 页。
[10] 据说 “每年因嫁妆不足而被活活烧死的妇女成千上万”,但不知其依据何在。同上,第 185-6、188 页。
[11] 同上,第 195 页。
[12] 秦晖:“印度落后的真正原因”,http://view.news.qq.com/a/20080108/000032.htm.
[13] 关于印度 MINZHU 的成就,见阿图尔·科利主编:《印度 MINZHU 的成功》,牟效波等译,译林出版社 2013 年版。
[14] 张维为:《中国震撼》,第 233 页。
[15] 同上,第 212、213 页。
[16] 同上,第 215 页。
[17] 同上,第 218-219 页。
[18]http://cpi.transparency.org/cpi2013/results/#myAnchor2.
[19] 刘溪若、赵嘉妮:“能源局副司长任职 6 年家藏亿元,日进账 47619 元”,《新京报》2014 年 5 月 16 日。
[20] 张千帆:“民国_ZHENGZHI 体现真性情”,腾讯书院,2014 年 4 月 26 日,http://cul.qq.com/zt2014/shuyuan043/index.htm.
[21]Global Ranking for the Environment, http://epi.yale.edu/epi/country-rankings.
[22] 张维为:《中国震撼》,第 166 页。
[23] 同上,第 232 页。
[24]http://www.pewglobal.org/database/indicator/3/survey/all/.
[25]World Happiness Report 2013,http://issuu.com/earthinstitute/docs/worldhappinessreport2013_online, pp. 22-24.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