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渠区委区政府根据中央、XX 省和 XX 市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XX 省和 XX 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并结合沟渠区实际制定乡村振兴三个阶段目标,各个社区依托自有优势,围绕土地、种植、旅游、服务等,发生了明显变化,乡村振兴短板不断缩小距离。但在乡村振兴工作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客观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乡村振兴的措施和建议。
一、农业农村发展现状
沟渠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XX 省和 XX 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谋划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争当 XX 市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和排头兵。2017 年以来,以建设 “XX 田园”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围绕中央、XX 省、XX 市的振兴乡村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有效地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取得了显著成效。“XX 田园” 先后获得 “XX 省现代特色农业 (核心) 示范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中国农业公园”、“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等荣誉称号。在沟渠区,一批集生产、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美丽乡村逐步形成。
(一) 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制。
成立了沟渠区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等机构,统筹沟渠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贯彻落实中央、XX 省、XX 市的相关政策,在产业发展、财政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科技创新、农民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二) 高水平规划,分步实施。
为抓好规划编制,沟渠区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XX 省华蓝集团、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团队进行规划设计,邀请有关专家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编制了 《中国•XX 省 “XX 田园”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2017-2022 年)》 等 6 个专题规划统筹发展沟渠区的一二三产业,成立 “XX 田园” 专家咨询委员会,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专业难题。2018 年聘请了专业公司对沟渠区做休闲农业整体规划。
(三) 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化发展。
以中国 XX 园、沟渠区科技园等园区为平台,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建设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 XX 分中心、中国农大南方研发中心,推动农业前沿科技、关键技术的向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转化,引领农业发展新动能。沟渠区将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每个农村社区分别建设益农信息社,实体农业的数据化、在线化改造,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形成 “线上农业” 和 “线下农业” 融合发展的模式,实现产业链重构、供应链畅通、价值链提升。
(四) 深化农村改革试验情况。
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工作,积极履行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任务。全区耕地部面积 XX 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工作任务接近完成,可发证率达 96%。截止 2022 年 8 月,流转土地 XX 万亩,土地流转率达 XX%。土地流转,不仅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稳定农民收入,也解决部分农民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农民把土地转租出去,平均每亩土地年出租收入 XX 元,农民在不需投入和劳动的情况下,实现了旱涝保收,稳定农户的收入。二是土地流转以后,全区解放劳动力 XX 万名劳动力,这 XX 万多名劳动力从事其他的工作,每人每月的务工收入平均 XX 元,全年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务工收入 XX 亿元,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五)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情况。
成立农村产权交易分中心,挂靠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业务,实施农村产权 “三权” 分置。目前为止,XX 信用社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 XX 笔,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 XX 亩,发放贷款 XX 万元,XX 省两岸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 XX 亿元,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开创了农村改革新局面,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六) 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
为全面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更好发挥品牌在推动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结构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出台了 《沟渠区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农业品牌奖励暂行办法》,积极动员农业企业着力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2021 年,市园艺场、XX 园企业各获得一个农产品的有机转换证书,XX 米业获得绿色食品证书,XX 园艺世界、XX 园被评为 XX 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七)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状况。
自从 “XX 田园” 规划建设以来,共引进 XX 个农业产业项目、XX 家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XX 家,省级龙头企业 XX 家,市级龙头企业 XX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XX 家,形成五大农业产业:一是以 “中国南药园” 为龙头的健康药园产业;二是以 “XX 高科杂交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为龙头的水稻高产示范产业;三是以 XX 公司建设的 “现代农业技术展示馆” 为龙头的新技术、新品种、高科技示范种植和观光旅游产业;四是以 “海峡两岸合作示范园” 为龙头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五是以 “XX 生态养殖场” 为龙头的生态水产业;六是以 “XX 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 为龙头的冬种马铃薯产业。近年来,沟渠区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XX 家,示范性家庭农场 XX 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XX 家,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XX 个、XX 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XX 个。
(八) 农民与农业经营主体间利益联结情况。
沟渠区坚持园区建设、企业发展、农民得利的原则,引导农业企业通过实行 “公司 (合作社)+基地+农户” 和 “保底+分红”、“土地流转租金+返聘务工”、经营权拍卖等模式参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分享红利。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2021 年,“XX 田园” 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XX 元,分别高于 XX 市和 XX 省平均水平 XX%、XX%。
(九) 现代特色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通过南药康园、XX 等大企业的引领,在园区内聚集了一批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毕业的高尖人才,通过 XX 田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国示范基地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和农业服务人员的科技素养。
(十) 现代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情况。
以 “XX 田园”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龙头,带动全区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创意农业、农耕体验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2022 年上半年,市园艺场、XX 田园等共接待游客近 XX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 XX 亿元。
(十一) 现代特色农业在脱贫攻坚中的贡献。
积极发动农业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企业用工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力,并以 “龙头企业+贫困户” 特色养殖业的形式,组织每户贫困户 XX 元资金入股到 XX 省最大的中华鳖养殖基地发东养殖公司,由 XX 养殖公司指导全区 XX 户贫困户养鳖,保证每年有 XX 元利润返回给脱贫户,是沟渠区脱贫攻坚的有力保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缓慢。
近年来沟渠区通过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先后建设了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XX 江综合整治项目等项目,但由于涉及层面较多,尤其是涉及用地问题难解决,造成工程进度慢。
(二) 一二三产业发展欠融合。
虽然在现代特色种植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发展良好,但在农产品加工业、乡村电商等企业整体规模不大,精深加工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偏低,竞争能力偏弱,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 农业企业资金和技术不足。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普遍存在融资难、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导致建设进度慢、建设规模小。
(四) 人才支撑薄弱。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农业主管部门人才断裂,在编人员年龄普遍超过 45 岁,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老化,体力精力下降,后继无人。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围绕 XX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加大对 “三农” 工作的统筹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一) 打造 “XX 田园” 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核心。
一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打造高产水稻、冬种马铃薯、果蔬、中药材、休闲农业、水产养殖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XX 小镇、XX 小镇、种业小镇、矿山小镇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要大力打造品牌农业。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打造 “XX 田园” 蔬菜、大米、荔枝、石斛、马铃薯、中药材、中华鳖等产品品牌,力争到 2024 年 “三品一标” 农产品品牌达 XX 个以上,生产基地面积达 XX 亩以上;建设 XX 个富硒农业产业基地、培育 XX 家实力较强的富硒企业、取得富硒认证品牌 XX 个。三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 XX 展示园、市树产业基地、百香果高标准示范种植基地、育苗基地、健康小镇、矿山小镇、XX 景区、岭上水寨等项目,倾力打造一批精品园,进一步集聚效应,吸引人气。四要全面提升景区文化旅游档次。深度挖掘 XX 寺、爱情岛、爱情湖、连理双塔等景点的文化内涵,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继续完善美食街、美食广场及民宿、精品客栈等旅游设施,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五要抓好景区创 5A 级工作。加快总体规划修编、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继续抓好景区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六要创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园区服务业,建设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康养基地,培育发展一批规模经营效益好的农业电商企业,争创国家级和 XX 省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二) 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行动。
一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 XX 绿道、发展大道、清华科技园 XX 分园周边道路、XX 路等一批道路项目工程,着力打通断头路,推进村村通公路提级改造。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中央财政小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和 XX 江土保持综合治理、防洪排涝等程项目建设,建设 XX 灌区工程、XX 江防洪治理工程。深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用三年时间实现农村集中式饮水人口比例达到 98%以上。三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深入实施学校建设提升工程和教育项目攻坚,开工建设陂 XX 小学、XX 三中扩建等学校工程,实现 XX 师院附中、XX 实验小学、XX 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招生办学。四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把 XX 镇卫生院改造提升为沟渠区第一人民医院,XX 骨科医院整体搬迁重建工程投入使用,XX 市儿童医院年内要建成投入使用;同时抓好村级卫生室改造升级项目建设,着力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五是农贸市场建设。开业 XX、上 XX 岭、XX 棚户区等 3 座农贸市场,完成 XX、XX 北路等 4 座农贸市场前期工作。
(三) 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2023 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 98%以上。二是抓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快推进 XX 生活污水截污工程建设和 XX 江河道清淤,推动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三是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将环境安全列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正职政绩考核,实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一票否决制。巩固深化 “河长制”,构建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 实施乡村文化兴盛行动。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培育、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打响乡村文化品牌。一是抓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二是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基层文化馆站设施设备。到 2023 年,XX 镇综合文化站要实现标准化建设,全区 XX 个社区建成标准化公共服务中心。三是做好乡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挖掘 XX 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抓好 XX 村乡村改造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区) 打造更多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精品,让有形无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传下去。
(五) 实施乡村治理提升行动。
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符合区情、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一是加快完善农村自治治理机制。健全和创新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居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加强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维护好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持久深入地开展法律 “六进” 工作。二是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健全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六) 实施乡村惠民富民行动。
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完善扶贫攻坚联动机制,着力推动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重点实施好精准脱贫六大工程,实现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所有贫困户脱贫目标。二是突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工作。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组织 XX、XX 等公司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扶持引导服务,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
(七) 实施乡村发展体制改革创新行动。
一是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医疗、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社会体制,探索建立城乡互动、工农互惠的新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衡。二是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好相关惠民政策,让农民吃上长效 “定心丸”。全面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本文由公-文-思-享-文-库网站原创,其他地方下载均为盗版。
(八) 实施智慧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实施智慧乡村建设工程。综合应用现代新兴技术,建设 “沟渠区智慧农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包括 “电子农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村安全视频监控平台” 等建设内容,力争用 2-3 年时间建成 “智慧乡村” 工程。二是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以 “XX 田园” 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良种良法种植,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新型销售模式。大力推进农批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电商交易等新型流通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以电子商务开拓农产品大市场,增加农业收益。
(九) 实施社区党支部规范建设攻坚行动。
大力开展党支部规范建设攻坚,明确 “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档案齐备、作用发挥” 等方面的规范标准,分领域倒排规范化建设攻坚,让基层党组织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更加明显。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引领发展的作用。向全区 XX 个社区综合党委派出第一书记,配优配强社区纪检委员。持续实施社区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强化社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创建 XX 社区廉政文化宣传长廊和 XX 山廉政文化教育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