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辖*个街道、*个城市社区、*个行政村、*个小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结构变迁、外来人口增加,拆迁、失地、就业、安居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以及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导致城市基层党建出现服务性不够、时代性不强、融合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城市基层治理呈现出需求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空间扩大化、功能网格化等特征。

为此,*区立足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系统思维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围绕 “党建引领、人民至上、问题导向” 的理念,通过做实组织体系、服务平台、工作机制、基础保障四篇文章,着力打造 “心心秦家” 党建品牌,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三个统筹” 筑堡垒,建强组织体系

*区坚持高位推进,抓好 “三个统筹”,建强组织体系,围绕 “三心”,奋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新格局。

区委统筹指挥,紧扣中心,让群众聚心。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城市基层治理的牵头统筹、组织协调和督导落实;出台 《关于新时代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打造 “1+9” 社区治理体系,即制定组织体系、政务服务、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基础设施、网格化管理、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9 个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理清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明确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街道统筹引领,建强轴心,让群众放心。科学设置街道 “六办二站一中心” 工作机构,新增 5 个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将*项公共服务职能和相关审批事项下放街道,推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个辖区单位党组织、45991 名党员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创新实施*个城市基层党建 “书记、组织委员项目”,实行每月督导、双月汇报、季度推进,以党建项目化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社区统筹整合,共绘圆心,让群众安心。打造*个社区 “党建共同体” 和 “1+3” 领导体系、“1+5” 联动机制,将社区各类组织动员起来、区域内党员凝聚起来。“1+3” 即 “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1+5” 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织密城市基层党组织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

二、“三个平台” 聚合力,优化服务网络

*区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支撑,集众智、汇众力,搭建 “红色地图、红色物业、红色血液” 三方服务平台,着力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主动、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让城市党建效应看得见摸得着,使群众能更直接感受到城市基层党建的温度。

延伸触角,“红色地图” 引路。按照 “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 的要求,在公园广场、十字街头等人群聚集地建成 141 个 “心心秦家” 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手机充电、快递存取、应急雨伞等 “7+*” 服务,形成了街街有旗帜、路路有服务的 “红色地图”,搭建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实体骨架。“心心秦家” 建成以来,累计办理个体工商执照 4970 户,小餐饮许可证 2019 户,小作坊许可证 292 户,先后服务群众 6 万多人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18000 多件,让居民群众切身享受到了城市党建资源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联建联管,“红色物业” 惠民。坚持把提升物业服务质量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创新探索 “育联议融” 社区物业党建联建新模式,按照 “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原则,针对 “三无小区” 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难题,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物业孵化中心,在社区前期代行物业服务职能。通过 “征、提、审、推、签、评、聘” 的物业孵化培育 “七步法”,引入物业服务企业,为小区配套基本物业服务,妥善消除 58 个 “三无小区” 物业 “空白点”,让居民办事更方便,实现物业服务功能与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充分融合。

商业运营,“红色血液” 强体。创新推行 “公益+市场” 社区治理新模式,通过 “资源换服务、专业人做专业事” 的方式,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 “造血功能”;在 “心心秦家” 党群服务中心试点推行 “资源换服务”“公益和低偿相结合” 的运营模式,孵化培育爱尚秦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各类型社会组织 12 个,打造 “小滨工坊、小薇书吧、小味当家” 等党建服务品牌;通过街道免费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社会组织为辖区居民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初步构建起 “基本服务政府兜底、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专业服务市场为主” 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三、“三项机制” 强理念,提升服务效能

*区立足 “利民、便民、为民” 的 “三项机制”,让辖区内所有党组织参与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实行在职党员下沉社区 “双报到·为民行” 机制,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实现共驻共建。

党建联盟利民,用心服务线连线。通过组建党建联盟,把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商户企业等各类组织跨界融合起来,形成 “一呼百应” 的组织优势。在医药、电子等四大产业,人民路、玉泉路等四大商圈,律师协会、人力资源等新行业、新领域建立党建联盟*个,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由单打独斗发展向整体协同发展转化,努力实现党建强发展强。将党组织镶嵌在兴趣社团中,建立党建联盟*个,涵盖*支文体社团,吸引党员*余名,参与群众达*万余人,汇聚起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文明城市、加入城市基层治理的磅礴力量。

代办帮办便民,用力服务点对点。实施适老化和无障碍信息服务,推行 “代办帮办” 服务。建成*区 12345 便民呼叫中心,每年投入*万元,为辖区高龄、特困、重度残疾、留守老人等*余人无偿提供家政保洁、按摩保健等上门服务;创办 21 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辖区*余名老年人提供优质低偿的上门配餐服务;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对*名留守儿童实行动态跟踪;开设低于市场价格的低利润、半公益幼儿托育班,累计受益学生达*万余名,妥善解决幼小衔接及小孩照顾难题,满足居民对幼儿照顾的需求。

矛盾解纷为民,用情服务面对面。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在纠纷调解工作最前沿,使党组织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 “主心骨”、党员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 “主力军”。持续推行党建引领、源头治理、多元解纷的 “三级三轮调解” 工作模式,组建 13 支党员法律服务队,按照 “多口受理、合理分流、高效调处” 的思路,对各类矛盾纠纷和适合调解的民商事案件,通过区、街道、社区 “三级三轮调解”,着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 1949 件、司法确认*件,调解成功率达到 80%,让党旗在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高高飘扬。

四、“三大工程” 注内力,强化基础保障

*区主动适应城市社会群体结构变化,实施 “覆盖工程、数字工程、保障工程”,延伸党建服务触角,强化基础保障,不断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覆盖工程暖心,“小网格推动大治理”。推行 “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 社会治理模式,将全区*个社区划分为*个网格,设置 424 个网格党支部、715 个楼栋党小组、*个党员中心户,配备*名网格员,先后为群众解决小区停车、住房就业等问题*余件,实现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打造 “爱*” 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大小事及时录入上传,同时实行 24 小时自助办理,整合食品药品许可证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办理等*项服务事项,受理社区*项服务事项,通过代办、上门办、错时办等方式,让 “网格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数字工程赋能,“小数据搭建大平台”。以实施 “数字*” 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 “智慧网格” 建设,通过发现问题、上传图片、整改回复形成工作闭环,让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件小事都能及时妥善解决;建成渭阳西路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试点开展 “智慧网格”,运用大数据分析成果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企业注册登记 “全流程、零见面、无纸化、一条龙” 服务,节约企业办理业务时间,其中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时限压缩到 50.6%,网办率 90.8%;在全省率先为 93 个社区安装 “云医院” 远程医疗平台,使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与多家三甲医院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进行诊疗,享受疾病咨询等医疗服务。

保障工程强基,“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及时调整配强社区 “两委” 干部 32 人,分批分次开展社区 “两委” 干部培训,着力打造能力过硬的社区干部队伍;每年投入*余万元用于提高社区办公、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同时全力推动社区工作者 “三岗十八级” 待遇落实到位;开展 “社区阵地建设攻坚年” 行动,按照 “五个一批” 思路全面完成社区阵地 “三年提升” 任务,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实体支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