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部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沟渠县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构建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 的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治理体系,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年,沟渠县在湖北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首次进入全市第三类县市区前十,在全市群众安全感调查测评中 “安全感” 指标位列全市***个县 (市、区) 第一,在全市县 (市、区) 域文明指数测评中位列全市县 (市) 类第一。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聚力 “三个织密”,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
一是织密党的组织网。坚持 “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推行 “党建+产业链” 建设组建*个片区功能型联合党组织,建立*个产业链功能型党组织,推动***个结对帮联支部、*个友谊协作支部务实开展共建活动。坚持 “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授牌 “红色堡垒” 党支部**个,创建党建引领村庄分类治理示范村**个,培育 “两新示范型党组织*家。二是织密治理单元网。按照居民格、商业格、建设格划小治理单元,成立*个社区 “大党委” 和*个城中村联合 “大党委”,构建形成 “社区大党委+部门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 的小区楼栋微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向小区楼栋延伸覆盖。三是织密党员先锋网。落实社区 “*+N” 基层社会治理队伍,从县直单位选派党员干部担任 “第一书记”、党建专员、法治专员及公共卫生健康专员。县直单位****名党员干部带头在居住小区担任楼栋长、党小组长、中心户长等红色管家,发挥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的作用。
二、聚力 “三个延伸”,推动联系和服务群众走深走实。
一是 “一线协商” 延伸到家门口。搭建 “众人来商量” 协商议事平台,围绕乡村 “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由谁来建设”“建后谁来管”,做到会商在基层、群众来参与、众人来商量、办法大家想共组织召开民意恳谈会、场院群众会、村头夜话会社区楼栋会****多场次,变 “干部说了算” 为 “大家商量办”。二是便民服务延伸到家门口。坚持 “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推动平台、资源、服务向共同缔造一线聚集。坚持群众 “点单”、党支部 “派单” 志愿者 “接单”,有效推进 “双报到”、“三认”“五亮五共” 工作,推动服务事项就近办、就地办就便办。三是共建共管延伸到家门口。采取 “主意群众想、方案集体定、材料就地取、资金共同出建设群众帮、管理 (运维) 一盘棋、好坏大家评成果众人享” 的方式,引导村民投工投劳投力、出资出物出地,把养老照料、幼儿托幼、农村厕所污水处理、垃圾清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等 “六件事” 办成群众心中的称心事、暖心事。
三、聚力 “三个创新”,助推基层群众自治有效开展。
一是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探索建立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环境理事会 “一约四会” 机制,推行民主提事、议事、理事和监事制度,有效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 炫富禁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让群众自我管理工作有章法、行为有规范、管理有标准、办事有依据。二是创新积分管理制度。探索推行 “积分制’ 管理,将群众做好人好事,自觉爱护环境、讲究卫生、参与公益、疫情防控、孝老爱亲、团结邻里、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日常行为纳人 “积分制” 管理项目,村民凭积分可定期到积分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让积极参与者有积分、有奖励、有颜面。三是创新家教家风建设。以家庭为单元,开展 “家规家训家教、家风家业家境” 建设,实施 “齐家育家、暖家、安家、富家” 工程,开展 “五好家庭! 选树活动,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庭以 “小家好” 带动 “大家好”,实现 “家建好、郡县治、天下安”。
四、聚力 “三项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一是建立 “一站式” 信访工作机制。整合县网格管理中心、县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和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建成立县社会治理中心,整合信访调处、劳动仲裁司法调解、诉求服务、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职能实行 “重点部门集中进驻,一般部门轮换进驻,涉事部门随叫随到”,开展 “一站式” 信访事项接待处理 “一揽子”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让群众 “只来一地、只进一门、只跑一趟”。二是建立多元共治机制。搭建多元协调议事平台,让群众烦心事有处说,闹心事有人问,揪心事有人管,确保小矛盾纠纷*天内处理终结建立预防调处工作机制,引导镇村干部、教师、律师医生、网格员、退休老党员等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实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三是建立常态化下访工作机制。整合利用巡回法庭、人民调解、法律顾问及驻村帮扶工作队资源,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巡回讲座、律师四进、场院法庭、庭院调解,常态开展政法干警 “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 活动,用心用情解决群众 “急难愁盼 “安危冷暖” 问题,把风险化解在本地,把隐患消除在源头,以 “一域之稳” 服务 “全局之安”。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部长和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