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科技挺进大别山”战略实施以来,沟渠就一直是科技部定点扶贫县。在推进科技扶贫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以创业扶贫为突破口,以科技示范为着力点,促进了茶叶、蚕桑和药材等产业逐步壮大和转型升级。科技扶贫帮助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较好的脱贫致富之路。
        一、“十二五”总结
        (一)主要做法
        1、建设示范基地,支撑特色产业发展。在28届科技扶贫团持续帮助下,创办科技示范基地18.6万亩,引进科技成果87项,支持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167个,解决技术难题180多项,带动茶叶、蚕桑和药材等支柱产业总面积发展到50多万亩,总产值接近70亿元,使沟渠成为全国第四产茶大县、全国苍术第一县、全国最大蚕丝床上制品基地,茶叶、药材成为沟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开展技术集成应用,引领新农村建设。突出科技先导作用,围绕产业技术升级、信息技术进步、民生科技应用等,建立“一村一品”式的科技示范村6个,这批科技示范村在农民收入偏低、产业路后、基础设施落后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3、推动科技惠民,促进民生改善。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动生态产业与民生建设协调发展。实施科技惠民计划项目,推广生物慢滤、无砂混凝土过滤等水质净化技术,建设安全饮水惠民示范点20个。引进301医院医疗资源,建设农村三级医疗网,在农村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4、提升服务能力,助力创新创业。
通过科技扶贫团牵线搭桥,县政府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等8家科研机构鉴订了技术合作协议,35家企业与大专院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校企研发中心6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1个。围绕茶叶、药材等特色产业,建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个,聘请省级科技特派员8名,选派本土科技特派员50名,创办成果转化示范基地3万多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l5家,年带动3600多户户平增收1.2万元。发展农村信息化,构建县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7个特色产业基地、6家龙头企业、10个试点村建设了科学技术远程服务终端。
        (二)基本成效
        科技部连续29年在沟渠开展定点扶贫,极大促进了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去年,茶叶、蚕桑和药材三大支柱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1%。
        1、带动了基地规模发展。
        沟渠是全国第四产茶大县、全国苍术第一县、全国最大蚕丝床上制品基地,茶。桑、药三大支柱产业总面积34.8万亩,总产值58亿元。其中,科技示范基地面积18.6万亩,创产值30.2亿元,分别占比53.9%,52.1%。
        2、促进了产业提质增效。
        注重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的新技术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十二五”期间,全县投入研发资金1-1亿元,转化科技成果87项,支持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l67个,解决技术难题180多项,助推了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
        3、助推了龙头企业形成。
        科技特派员的领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创办、领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农业领域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87家。2013年,依靠华中农业大学技术支持,有1家涉农企业通过高新认定,2014年又有三家涉农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三)特色经验
        注重技术与产业发展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以技术的新突破,促进产业发展的新跨越;在产业发展中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科技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一要瞄准现代农业,找准技术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在扶贫团帮助下,围绕重点产业,组织专班,邀请权威专家带队,深入基地和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和人才配备大调查,寻找产业链各节点制约发展的技术瓶颈,找准关键性、突破性、普遍性的技术需求,找到解决措施,绘制产业升级技术线路图,制订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科技与助力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二要瞄准产研结合,强化校企合作,突破技术瓶颈。一是培植推进产研结合的主体。优选有一定基础、积极性高的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扶持它们率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二是培植促进产研结合的载体。采取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大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科研试验等方式,共同组织专班、共同派出人员,围绕产业升级需求技术,一项技术一项技术地定向突破。不断发现新的制约,开发更新的技术,用技术螺旋式上升引领产业阶梯式进步。形成“携手攻坚、合作共赢”的协作机制和“有团队、有资金、有制度、有成果”的支撑机制。
        三要瞄准成果转化,创新方式方法,实现提质增效。成立产业技术联盟。组建广业技术联盟,建立关键技术“联合研发“和“共同转化”机制,以众筹思维,让企业抱团开展技术攻关、捆绑引进人才,实现人才共建,成果共享。鼓励乡土人才“带技”创业。成立药材、茶叶、蚕桑等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在“三区人才”、省派科技特派员等“洋专家“带动下,共同创办科技示范和成果转化基地。组织乡土人才进入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工作,与“洋专家”一起承担技攻项目,提高乡土人才创新思维和能力。
        (四)问题与挑战
        科技扶贫工作推进了30年,是沟渠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在科技扶贫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茶叶等特色产业,在经历粗放增长阶段后,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转型升级阶段远比粗放增长阶段的技术需求更复杂,甚至时间更长,因而“十三五”期间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尽快找准产业升级的突破口,重点围绕茶叶精深加工,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做文章,并帮助建立起示范生产线。
        二、“十三五”设想
        根据国家《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确定我县“十三五”科技扶贫基本思路:重点围绕茶叶产业,建设“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科技园”,带动茶叶产业全面提质提效;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继续突破,推动科技服务能力大提升,实现产业技术服务网、民生服务网、农产品贸易网融合;适应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拓展科技示范村建设内容,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科技示范新村。具体措施是:
        1、全面总结沟渠科技扶贫30年工作今年,制订“十三五”科技扶贫规划;
        2、建设茶叶产业科技园区。支持“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科技园”申报认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扶贫团帮助,与北京现代农业科技城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关系。帮助引进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领域寻求项目支持,促进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示范;
        3、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对原有县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改造升级,组建沟渠县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建立产业技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民生服务综合平台和乡村示范点,全方位拓展农村信息化服务内容和覆盖范围,将我县建成国家级信息化重点示范县。在农村信息化基础上开发电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传统品牌触刚对繈千旨、大别山区农特产品数据服务平台。围绕茶叶、药材、蚕桑产业,面向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技术、数据支撑、门户网站与电商并网指导等服务,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商融合,利用农村信息化网点分布广、与农业农村对接深等优势,迅速发展农村电商、主导产业电商;
        4、打造升级版科技示范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科技示范村建设成为我县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科技示范村是我县科技扶贫工作的重大成果和亮点。为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要求,我们计划以村为单元,集成应用生态规划、宜居住宅、节能减排、特色景观、休闲观光产业等技术,建设特色明显的美丽乡村示范点1-2个。
        5、以科技特派员引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机制,发展多种形式的创客空间。围绕茶叶和药材两大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引进一批中医药专家和企业来沟渠考察,就道地药材终端产品开发进行考察,为沟渠“量身定制“药材精深加工产品,引进企业进入园区建设生产线,试制和试验产品,最终推向市场。
        三、创业扶贫典型
        (一)科技特派员创业典型卫学初
        卫学初是沟渠县中药材种植协会会长、沟渠县宏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湖北宏图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自2004年至今,他一直被选聘为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2008年担任沟渠县药材产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站长,经过多年不懈的艰苦创业,他已成为沟渠县科技特派员的一面旗帜,成为全县药材产业的领头羊。
        1、带动效应。
        一是促进了药材种植基地规模的迅速扩张。通过卫学初努力,直接引进中药材新品种8个,连片药材种植面积3.4万亩,其中苍术1.8万亩,年产量达到4000吨,产量规模位居全国首位,通过国家GAP认证。种植区域涵盖沟渠县11个乡镇、两大国营林场,并辐射至湖北省蕲春、浠水县、安徽太湖等周边地区。
        二是带动新技术推广和效益提高。先后引进转化道地药材规范种植技术24项,解决了品种混杂、发病率高等一系列技术瓶颈,把苍术、柴胡单产分别从80公斤、1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40公斤,亩产效益提高5000多元。
        三是帮助广大药农增收致富。由于基地发展,带动农户越来越多。2008年,卫学初牵头成立沟渠县宏业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湖北宏图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同属一个单位)。入社社员1.148名,社员人均收入15600元,户平收入52万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钓社员86户。合作社社员除按保护价获得货款收入外,还享受公司利润分红,2014年,全社分配利润200万元,社员收入再提高8个百分点。
        2、主要经验。
        一是完善管理决策和技术推广机制。合作社建立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四会”决策机制,下设财务部、农机农资部、加工仓储部、市场部、技术服务部、维权部等“六部”办事机构。根据区域设立了陶河、草盘、雷店、石镇、金铺、金伟业、蕲春和杨柳8个分社,划分为28个片区、198个种植小组。建立了理事会、理事长、分社负责人、片区片长、种植小组长五级管理体系,从物资供应、技术培训、开拓市场、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的各个层面进行统一管理。
五个管理层面,他都配备了技术服务人员,共有技术人员100名。采取合作社联分社、分社联片区、片区包小组、小组带社员、社员包药农的方式,严格按照内部技术要求进行药材种植和加工,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分户造册登记技术实施方案。
        二是统一服务模式。合作社以及所属的分社、办事处承担对全县药农的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实行“三包”、“三统”、“三定”模式。
        “三包”:一是包种苗供应,根据订单计划,下发种籽种苗;二是包技术服务,100名技术员按区域分片包干,负责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种植技术服务和农资、农机等方面的服务;三是包产品回收,82个收烘网点,负责就近收购中药材并及时烘干后,交到各分社精加工,分社交到总社统一出口交易,基本上是农户初加工,网点再加工,分社精加工。
        “三统”:一是统一农资配送。有利于农资保质保量,规范化使用。二是统一产品质量。根据出口标准及客户订单的要求,对采挖时间、加工标准进行严格控制。三是统一收购价格,对药农实行保护价格收购,市场价格上涨按市场涨价收购,市场价格下跌按订单保护价收购。同一品种、同等质量、同等价格。
        “三定”:就是根据药材种植规范化的要求以及不同的地理环境实行“定投入”,即亩均药材生长周期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投入。“定种植面积”,就是根据外接订单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定品种”就是根据个同的地理环境分配不同的种植品种。周到的订单式服务使广大药农吃上了定心丸,也使药材种植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三是强化技术培训。为了使广大药农能够熟练地掌握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合作社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方式,加强宣传培训。印制技术挂历发给药农,让药农明白天天做什么、怎样做是规范的操作。将种植能手的示范种植过程录制成光碟,让药农在既能听得着解说又能看得见操作过程中学习规范种植技术。开通网络服务和电话服务,技术员或种植能手随时回复药农的技术咨询。技术员骑摩托车直接到药农的田边地头,实行零距离技术指导。开展现场培训,首先划块确立示范区,选择种植经验丰富,表达能力强的合作社技术员或骨干种植示范,风功后召开示范会,在全社推广。向药农发放工作笔记和栽培过程、农药肥料使用过程、药材收获加工过程三种履历表,让药农将自己的种植,施肥喷药和收获加工全过程如实记录下来。将所有药农的记录汇总整理,从中总结提炼更先进的种植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水平,更好地指导下一轮种植。2014年,发放苍术、柴胡、梔子、当归等10多个品种的技术资料2万多份,制作技术光盘300余张,印制技术挂历1500本,全县集中召开培训会10余次,以乡镇为单位的培训会及现场会20场次,以村为单位的培训会近100场次。
四是深化科技合作。在他积极推动下,湖北宏图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研究院等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聘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郭兰平教授、湖北中医药学院药学院刘合刚教授作为技术顾问,经常请日本专家来指导,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二)企业特派员创业典型——湖北沟渠云雾茶有限公司
        科技特派员叶雪平在领跑沟渠茶业上功不可没,他创办的“湖北沟渠云雾茶有限公司”,每年创造的利润5000万元,成为带动沟渠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于2011年被聘为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
        在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过程中,该公司紧紧围绕茶叶这个特色产业做文章,引导和扶持农户唱茶歌、念茶经、发茶财。借助自身的经济实力和专业特长,首先采取高位嫁接的方式提升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与科研院所联系开发有机茶,发展优良品种,多途径提升茶叶的科技附加值。然后再重心下移带动农户致富,在全县定点定向发展有机茶生产基地,统一提供技术、统一种植模式、统一采摘标准、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使茶农的收入翻番。
        公司负责人叶雪平致富思源,尽管自身已经成为拥有千万元资产的老板,成为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但他始终如一的站在科技特派员的岗位上,扑下身子为茶农服务,在他的带领和帮扶下,全县建成有机茶生产基地4处,集中连片面积达406亩,有1006个农户直接受益,今年直接受益的农户每亩茶园比原来增收3000多元,农户个人没有任何风险。
        在茶园管理和茶叶制作期间,叶雪平轮流深入茶园指导茶农按有机化的要求来施肥和防治病虫害,走进茶场传授制作技术,还把肥料送到茶农家里,把产品购回公司,为帮扶的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2014年底,在叶雪平的主导下,在科技部扶贫团和省科技厅专项支持下,湖北云雾茶业有限公司启动了“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的建设,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项目位于红山镇板桥村,总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168亩,项目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名优茶及出口绿茶加工园、茶文化体验园,主要建设精制加工厂房、小包装生产线、茶叶冷藏保鲜库、品牌展示中心、科研大楼、物流中心等,二期以自然林地为依托,建设茶叶文化主题公园,同时在乡镇建设千亩休闲观光茶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为中心,覆盖全县、全国的优质绿茶种植、生产、营销体系,全面实现沟渠县茶产业的提档升级。
        (三)科技示范村典型——东冲河村
        作为沟渠首批科技致富示范村,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冲河村紧紧围绕产业技术升级,信息技术进步、民生科技应用等,大力推广生态规划、宜居住宅、节能减排、新能源等科技集成应用,打造了升级版的科技示范村典型。
        截至2014年末,该村人均纯收达到了8980元,高出全县近3000多元,村民存款过千万元,村级集体存款320多万元。全村90%的农户建起了楼房,建集中连片的标准小康住宅区2个,98%的农户用上了妥全饮用水。
        2014年,该村在科技部门支持下,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请来专家,并广泛动员群众建言献策,制订了《东冲河村经济社会发展新规划》。按照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的要求,引进新品种高标准改造猕猴桃采摘休闲园150亩,引进鄂茶一号优良品种,更新观光茶园l000亩。
        构建现代化的科技服务阵地,升级村级信息服务站点,新增三级医疗、便民服务等功能,添置民生综合信息查询触摸屏。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