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X大学第五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立德树人,造就良医”这一根本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协同育人,努力构建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常态。
我的报告有四部分内容:
一、两年来我校研究生思政工作回顾
2020年我校召开了第四次研究生思政工作会议,两年来,我校研究生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牢牢把握方向,党建思政工作治理体系更加完备。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制定和推进《XX医科大学章程》,积极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党代会常任制,实施党委向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制度。完善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党支部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修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加强党校建设,加大学生党员培训力度,充分发挥校思政工作研究会作用,不断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卓有成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二是坚定理想信念,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发挥思政理论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师生认同感。坚持校领导形势政策报告制度和主题班会制度,深化中国梦学习宣传,通过“人人演讲”活动,引导师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以“践行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创设新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开展“安全和谐文明”宿舍创建活动,将思政工作延伸到学生宿舍。通过大学文化建设和安医大精神研究,增强师生的归属感、成就感和使命感。
三是转变评价方式,实施“精确量化、分类评价”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制定“德智体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生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分别评定,促进研究生在从事专业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推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新办法的实施,为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抓手,有力促进了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强化社会责任,推行“刚性约束、全员参与”的研究生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要求全校研究生每学年都应参加社会公益服务,将参加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定体系,并作为研究生评奖评优的必备条件。新办法实施以来,各培养单位积极组织,全体同学踊跃参加,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幅提升,我校社会形象也进一步彰显。对于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我们将在本次会议上给予表彰。
五是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奖优、助困、酬劳”的研究生奖助新体系。除了国家项目,学校单独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奖学金、校研究生奖学金和多种专项奖学金、助学金。在助研、助教、助管岗位之外,增设了“助医”岗位。两年来,有173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2910人获得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实现全日制非定向就业研究生100%全覆盖,各医院“助医”和“助研”津贴实现100%全覆盖,校本部“三助”覆盖面达到85%以上,广大研究生充分享受到新政策的红利。
六是做好管理服务,日常工作呈现“变中求新、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在研究生招生录取、学籍管理、教学培养等方面发挥培养单位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困难生走访慰问,提高工作的感情温度。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研究生事务均在网上公示,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育人环境。做好就业服务,研究生就业质量保持高企。做实做细安全稳定工作,寝室长全部纳入优秀研究生干部考评。两年来,研究生群体保持稳定和谐。
七是积极营造良好学术氛围,研究生学子展现“勇于追梦、善于圆梦”的可喜面貌。构建以“学术学风名家谈、研究生学术文化季、研究生学术新星评选”为主体的学术学风建设体系,举办近百场学术文化活动,提高研究生学术文化素养。近两年来,我校研究生发表SCI论文550多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35.532分,单人最多发表SCI论文9篇,研究成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细胞》、《自然·遗传》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发表。此外,研究生获海峡两岸高校校园歌手邀请赛金奖、省健美操比赛冠军、创造了省大学生运动会记录等荣誉。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培养单位和研究生导师辛勤培育的结果,是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也是研究生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研究生学子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广大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管理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把握形势,聚焦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当前,研究生思政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我们准确把握: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提供新的遵循。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教育内容上,总书记着重提到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性教育、道德教育、“中国梦”和“青春梦”教育、党史和国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和廉政文化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总书记指出“读书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和提升精神境界的一种重要途径”,“本领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他告诫青年“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他强调,凡事“只有严要求、动真格,真实抓、抓真实,才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要深入领会和认真贯彻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思政工作的前进方向。
二是研究生教育改革深入推进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研究生教育改革进入快车道。这轮改革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其中,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又是重中之重。同时,我们还必须认真研究,在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的政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障研究生完成学业、成长成才,切实顺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四是培养百千万良医的“X医梦”对我们寄予新的期待。去年,在校第七次党代会上,我们郑重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大担当、培育百千万良医的大责任、服务人民群众的大情怀”的“X医大发展之梦”。规划了学校“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战略,即到2026年建校一百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走在同类高校前列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到2049年内迁一百年时,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应该看到,研究生是青年学生中最具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价值导向和道德水准,对本科生有直接的示范作用,对社会具有引领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研究生群体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将个人的理想与“X医梦”、“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经济建设需要结合起来,引领全校同学成为“中国梦”和“X医梦”的筑梦人、圆梦人。
梦想越美丽,就越要走好脚下的每一步路。我们必须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在找准问题和对症下药中推进工作。当前,我校研究生思政教育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和各种现实因素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值得警惕。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非常复杂,一些敌对势力以高校为目标,与我们争夺青年人,分化和西化学生的手段层出不穷。一些教师信念迷失、立场不稳、底线失守、言行失范,对学生思想造成了混乱和冲击。总体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但在一些研究生身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集体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法治观念和纪律意识较弱等问题。现实生活中,研究生面临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实际困难及压力,也影响着研究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健康。
二是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进一步完善。我校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有59个,分布在安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新疆和海南等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由于空间距离较远,信息沟通不畅,给日常管理带来较大难度。一些单位由于工作人员频繁变动,导致业务不熟、工作不规范等问题发生。有些单位对研究生党建工作不够重视,甚至多年不发展研究生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导师只注重业务培养,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仍然存在。
三是改革进程中利益调整所带来的问题需要妥善解决。此次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很大,对现状产生了较大冲击。以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为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人2万,博士生每人3万,由于数额大、名额少,评审标准还是以发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作为重要依据,容易导致研究生功利主义思想较重。又如研究生“助研”津贴,从导师科研经费支付,会有部分导师不理解。在研究生招生方面,随着导师资格认定和博士、硕士招生名额的动态调整,必然会触及部分导师的利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研究解决。
三、系统谋划,重点推进,加强五个方面的新常态建设
综合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学校工作实际,下一步,我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新常态建设。
一是“美”的新常态:突出学术之美,人文之美。学术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加强学术文化建设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特别提及“科研育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谈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强调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有专家指出“不重视美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影响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开展多种活动,强化研究生对学术之美和人文之美的体验,让他们感受美、向往美、内化美,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更美的姿态。
二是“微”的新常态:运用微媒介,关注微状态。当前时代,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以“微博”、“微信”、“微公益”、“微电影”、“微频道”等为代表的“微”字标签正在占领校园,形成了强劲的“微文化”。它们传播迅速、开放性大、渗透力强,很短时间就能扩散到极为广阔的网络空间,并影响现实世界。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言语和行为,能在不经意间改变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从而对传统的思政工作产生有力冲击。面对这波“微”的浪潮,研究生思政工作一定要放柔身段、顺势而为,以“互联网+”的思维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重视微媒介的运用,积极搭建微平台,关注学生的思想行为,契合学生的所思所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
三是“创”的新常态:鼓励创新,扶持创业。有关数据表明,在高等教育各层次学生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创业率总体偏低。人社部等部门在分析创业大学生的结构特点时,发现研究生创业增速低于本科生。当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医学研究生由于专业性强,择业面相对狭窄,目前国家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就是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就业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应该看到,除了临床医学研究生,我校还有非临床医学类研究生,他们的就业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在创新创业方面做出更大成绩。同时改革学籍管理和奖助办法,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开拓更大空间。
四是“精准”的新常态:分类管理,精细管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给培养工作设置了更高目标,也对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与“规培”并轨为例,由于培养学时的要求,这批学生必须于每年7月份入学,经过短暂的理论学习后直接进行临床训练,剩余理论课程后期继续上完,其他研究生要在9月份入学,不同的培养进度增加了管理难度。同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要求我们走出以前的“唯论文论”,针对不同类型研究生制订不同的培养和评价体系。除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外,我校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都建立了“双导师”联合培养机制,如何协调好导师指导与培训带教的关系,也是我们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此外,研究生贫困生和心理健康重点关注对象需要建立动态档案,及时跟踪了解。这些都要求我们科学设计、分类管理,提高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五是“联动”的新常态:完善机制,协同育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共产党应该管,青年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这说的就是联动和协同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部分、各个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单靠哪一个部门、哪一支队伍很难有效应对,必须要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要贯通党委、职能部门、培养单位、学科点与导师的“纵向联动”,要强化专职思政队伍、科教管理人员和研究生的“横向联动”,要推动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系统对接”,要重视网络与现实、线上与线下的“无缝融合”,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协同育人、联动运行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要求,明确责任,为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各级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是学生思政工作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学校党委要把研究生思政工作纳入全校思政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定期研究,及时解决问题。校领导要通过入学教育、党课培训、形势政策报告、与学生沟通交流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委根据党委常委会的设置要求,在符合条件的单位设置党委,赋予各学院党委更为明确的职责。学校各基层党委要统抓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党委书记要亲临一线,经常关注和开展研究生思政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研究生数量200人以上的培养单位,应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研究生思政工作,100人以上的单位应有专职工作人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单位应有固定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
二是各职能部门落实“执行责任”。研究生学院要在学校的领导下,切实发挥作用,履行好组织、协调和落实责任。学校的组织、宣传、学工、团委、医管、后勤、综治、发展规划、图书馆和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都要把研究生工作纳入视野,在做规划、出举措时把研究生群体考虑在内,切实履行好“全员育人”职责。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要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对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研究生党支部,把研究生党建思政工作和业务培养、日常管理有机融合,推动各部门齐心协力做好研究生工作。
三是研究生导师落实“首要责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作为“首要责任人”,导师肩负着业务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职责。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要将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并贯穿始终;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培养优良学风,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学术规范;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学校要把育人作为遴选导师的必要条件,切实增强导师的责任感和工作力度。
四是思政理论课教师落实“主渠道责任”。认真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守住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注重凝炼教学内容,构建重点突出、贴近研究生实际的教学体系,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建立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把政治立场作为教师聘用的首要标准,严把教师聘用政治关。严格教师管理,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或理论素质、教学水平达不到相应课程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政理论课教师。
五是思政管理队伍落实“一线责任”。建设一支以专职为骨干、专兼结合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选聘一定数量的硕士学位以上优秀毕业生专职从事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各培养单位在本单位选派综合素质好、德才兼备、勤奋敬业的青年教师、科研管理人员和高年级研究生等担任兼职研究生辅导员,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政后勤管理人员与研究生接触较多,也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力量,要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好服务育人。
六是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准入退出”机制。建立研究生培养单位“准入”制度,对新申请招生的单位从严把关,控制研究生培养单位数量。健全研究生培养单位工作考评机制,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较差,不重视开展思政工作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逐步建立培养单位“退出”机制。完善激励制度,对于工作突出的培养单位、导师和管理人员给予相应表彰,鼓励他们不断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同志们,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统一认识、坚定信心、明确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协同育人,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医大发展之梦”和学校“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努力奋斗!
谢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