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工作

        陕西省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土地 面积为2 0.5 8万平方公里,耕地 面积4 1 5万公 顷。按地理位 置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 地三大自然区域,  自然 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全省常 住人口为3 7 3 2万人,辖1 2市(区)1 0 6个县(区、市)。
        我省是全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地理环境差、贫困面分布广、扶贫任务艰巨。国家划定的1 4个集中连片 特困地区涉及我省有秦巴山、六盘山和吕梁山三大片区,共覆盖全省4 3个县(区)。其中,秦巴山 片区共 2 9个县(区),有2 1个县(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面积7. 58万平方公里,乡 村人口770. 60万人。2 011 年,该片区2 3 0 0 元以下贫困人口245. 28万人,贫困发生率3 1。83%;  2500 元以下的贫困八口295. 24万人,  贫困发生率38. 31%。到 2 0 1 4 年底,  该片区2 8 7 5 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 9 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5. 15%。
        在科技部的指导下,陕西省科技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我省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提高贫困地区创新创业筒笆/J)g目标,  以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培训工程为支撑的科技扶贫开发思路,加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扶持力度,促进成果转化,全力做好科技支持与服务,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利用科技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协调。
        一是抓好组织机构建设,我省科技厅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农村、高新、社发、计划等处室为成员的扶贫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村处,形成了牵 头处箠-负责,相关处室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定规划方案。我省科技厅主管领导2炙有关处室先后多次组织省内专家深入贫困县区进行调研,正着手 制定“十三五”科技扶贫工作方案。三是加强监督考核。为保证科技扶贫计划顺利实施,我省科技厅建立科技扶贫项目考核办法,并认真履行项目实施中的服务、指导和考核 职能,使项目资金真正按目标、有计划地落到实处。四是做好协调沟通。长期以来,协助科技部做好佳县、柞水定点扶贫县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履行省级片区牵 头部门职责,与科技部、省直有关部门和市级科技部门等 做好了沟通协调工作。
        (二)明确发展思路,确定科技扶贫目标。
科技扶贫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省科技厅围绕《中国农村 扶贫开发纲要(2011- 2020 年)》,积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  以整合省、市、县科技资源为核心,  以特困地区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产业科技扶贫为切入点聚焦扶贫工作,提出了培育区域优势扶贫企业、建立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园和示范点、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村科技培训等三项重点工作,全 面提升连片 特困地区的科技水平。在“十二五”期间,计划支持培育6 5个贫困县区,各贫困县区至少建成科技扶贫骨干企业1个、1 0 0个科技示范村、1万个科技示范户、培训1万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职业农民,基本实现“一县一企一镇一园广村一业、  一户一明白人”科技扶贫示范格局,逐步形成完善的县域科技扶贫技术体系。
        (三)相关科技计划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
        我省科技厅通过农业、工业、社会发展 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在科技成果转化、县域重点、科技惠民、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等科技计划方面,对贫困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基地建设、民生改善和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进行倾斜支持,“十二五”以来,每年支持科研经费达2亿元以上。特别是近年来,针对陕西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凝练重大专项,  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式开展集成创新和协同攻关,重点对全省粮油作物育种、苹果、核 桃、猕猴桃、奶 山羊、  富硒食品加工等 特色产业进行支持,共支持秦巴山 片区茶叶、核 桃、富硒食品加工、魔芋产业、水产业等 5个重大专项,特色产业已成为贫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秦巴山区茶叶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获得经费支持7 0 0 余万元,通过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茶叶标准化加工以及夏秋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培训茶农及技术员 2 0 0 0多人次,使我省育苗基地县茶苗收 入增加5 0 0 0万元,茶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 5亿元以上,解决1万余名农村剩 余劳动力,推动秦巴山 片区茶叶主产县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带动秦巴山 片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建设”重大项目获得经费 扶持9 0 0 余万元,围绕当 地富硒食品产业开展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已建设富硒种植基地 1 0.8万亩,发展食用菌6 6 5 0万袋,栽培珍稀食用菌2万平 米,建设富硒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10.3万头,开发新产品开发2 3个,制定标准2 7 项,制定操作规程7 项,其中7 5 户企业的1 02个产品获得使用富硒食品标志,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证明商标。富硒 葡甘聚糖、魔芋系列食品在全国同类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 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该重大专项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当 地农业广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富硒 资源的深度开发,2 0 1 4年安康市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7 6.  11亿元,同比增长33%。
        “核 桃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获得经费支持9 8 0万元,围绕我省核 桃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整体效益提升的战略目标,力争在核 桃生产的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目前困扰我省核 桃生产的技术难题,已在6 0个合作社进行示范,选育新品种2-3个,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6万亩,增加效益1亿元以上,培训林农骨干、基层林业技术人员 2万人次,有力地推动我省核 桃产业发展。
        “安康现代高效 水产产业特 色创新链”重大专项获得4 8 0万元经费支持,该项目以水产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结合安康地处秦巴山区的区域特点,整合近年 来国内及省内咸熟的典型科技成果,突出产业生态化、设施化的现代渔业发展方向,从产业上游的苗种、饲料等投入品的研发,产业中游的秦巴流 水及汉江库区生态蹭养殖养殖,匙吻鲟、鳜鱼等名优种类的产业化技术应用,  以及设施渔业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到下游结合秦巴山区富硒特 色的水产品加工,新增经济 效益5 0 0 0万元以上,必将对安康水产业乃至陕西水产业建设起 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培植特色产业,加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十二五”以来,我省科技厅围绕当 地优势主导产业,设立了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专项计划,  引进先进技术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目前已投入 5 0 0 0万元,扶持贫困县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建设。通过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科技示范户,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提升 当 地农户技术水平,培养一批技术明白人。截止目前,已在贫困地区6 5个贫困县区建设了4 2 0个科技示范村,培育当 地 特色产业2 2个,建立示范基地 面积达10万亩,养殖基地 5 6个,培训当地农民2 6万人次,受益农户达2 0万户。
        特别是近年来,汉中市各级科技部门结合当 地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加强了党参、西洋参、元胡、猪苓、黄精等 地 道中药 材示范基地建设,已建设示范基地 5 0 余个,  示范面积达1万余百,有力地推动了当 地中药 材产业的发展。
        (五)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为了提升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与带动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带动产业发展,  已建成渭南、杨凌、榆林、汉中、宝鸡、咸阳 等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已成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职业农民、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加速科技要素聚集、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农业新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示范的重要平台。
        陕西汉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促进国家连片 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的发展,促进南 水北调工程水源地和生态保护区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汉中主动融入和承接中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及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园区企业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 平 效益等为目标,开展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多功能农业和新型农业产业开发基地、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人才创业基地建设,加强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探索体 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旨在形成“以工带农、  以农促工”的工业反哺农业和生态的新常态经济。目前,已建设柑桔、樱桃、梨园3 5万亩,参与农户 2万人;茶叶种植面积8 0万亩,参与农户1 0万人;大鲵特 色 水产养殖5万亩,参与农户 8万人。
科技部定点帮扶县一柞水县于2 0 1 4 年组织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拥有食用菌、中药 材、花卉、水产、特色蔬菜等产业,入驻企业2 3家,其中4家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经过地市推荐、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环节,我省科技厅于2 0 1 4 年 1 0月批复了该园区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六)支持科技人员 到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服务。
        近年来,我省针对贫困地区产业特点,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势科技资源向贫困地区流动。一是支持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贫困地区建立试验示范站,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  已在全省特色产业区域县建设大学试验示范站1 9个。围绕主导产业组建粮食种业、核桃、  茶叶、红枣、农机、苹果、猕猴桃、羊、马铃薯9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全产业链技术协调创新。其中在贫困县区建设1 2个试验示范站,涉及苹果、红枣、茶叶、水产、核 桃、葡萄、板栗、亚热带果树、樱桃 等区域优势产业,并且5个试验示范站位于秦巴山 片区县区。二是在贫困地区开展农村科技服务,解决贫困地区生产技术难题。2 0 1 2 年—2 0 1 4 年期间,我省科技厅共投入 2 4 0 0万元,设立了“千人进千社、千技惠千 村”行动专项,共选派了1 9 0 0名科技人员 到农民合作社开展科技创新服务。近年 来,我省开展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全省共选派科技特派员 1.1万名,这是我省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对于推进“三农”工作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配合科技部开展“三区”人才工作。针对我省贫困地区科技人才缺乏的实际,我们先后向6 5个贫困县每年选派1 6 4 9名科技人员 到“三区”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目前已经费支持为3 2 0 0 余万元,其中选派4 5 3名科技人员 到秦巴山 片区“三区”县开展科技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省科技厅将以整合部、省、市、县科技资源为核心,以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为目标,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实现项目覆盖、产业带动及科技培训,按照适度规模、企业牵 头、产业联动的扶贫模式,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升级。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继续支持区域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在扶贫县区围绕魇芋、食用菌、茶叶、干 杂果、中药 材、特色养殖、设施农业、畜禽养殖等 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种植生产基地和养殖基地。
        2.发挥科技示范户、示范村带动作用。针对各村、镇农业严业基础和资源条件,集中连片建设以科技扶贫示范村为核心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点面结合的科技扶贫示范体系,辐射带动集中连片 特困地区经济的全 面发展。
        3.继续加大农村科技扶贫培训力度。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等专业院校及科研院所、市县科技培训力量,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以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创业人员、规模种养场主等为重点,培养一批 具有一定的资源、资金投入能力及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4.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建设。根据 扶贫县区农业优勢王哥产业技术需求,结合“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知道和培训工作,  带动当 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集成示范能力。培育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为主体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 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
        三、思考与建议
        1.随着经济发展的“减贫效应”逐年递减,与过去相比,同样的投入、同样的方法难以取得应有的产出。建议整合部、省科技资源,设立秦巴山 片区科技扶贫专项,争取各级智能部门积极配合,  动员个方面力量,真正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2.贫困地区具有科技力量不足、人才 匱 乏、研究基础薄弱 等不利条件,在项目的申报、立项 等方面处于明显劣势。为此,建议出台针对贫困地区科技扶贫专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THE END
打赏
海报
实现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进科技扶贫工作
        陕西省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土地 面积为2 0.5 8万平方公里,耕地 面积4 1 5万公 顷。按地理位 置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 地三大自然区域,  自然 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