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是*省*市核心城区,人口密度大、老旧小区多、流动人口多,与时俱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是*区一以贯之的工作目标。2022 年以来,*区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探索以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因地制宜划细治理单元
*区共有*个城市社区、*个小区,每个社区平均服务*个小区、近万名居民。在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中,存在党组织力量薄弱、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为此,*区在小区重点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织密组织体系。依托现有网格划分,按照 “居住集中、利益相关、便于管理” 的原则,统筹小区和网格分布,构建了 “社区党委—小区 (网格) 党组织—楼院 (微网格) 党小组—党员中心户” 的组织体系。
实现党的覆盖。截至 2022 年底,*个小区全部成立了党组织,有 85%的小区党组织和网格设置吻合,实现资源、力量、功能 “三方融合”。通过划细治理单元,建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 “动力主轴”。
做实服务保障。通过新建、改建、联建、划拨、共用等方式,建成*个小区党组织阵地;制定小区党组织职责清单,推行轮班值守、帮办代办、应急响应等制度,让小区党组织有地议事、有钱办事、有人干事。
*街道将 275 个楼院优化为 98 个小区 (网格),党组织覆盖率达到 100%,小区党组织阵地全部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制度规范、有基本设施的 “三有” 标准规范提升,做到让小区居民 “有地议事”;*街道利用*湾、钟楼街、食品街的企业集聚优势,协调驻地企业为小区党组织提供 5 个 “微阵地”。区财政每年对每个小区党组织补助 5000 元工作经费,对支委和党小组长补助 500 元通讯补贴。
二、广泛动员凝聚治理合力
小区党组织成立后,如何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带动广大党员群众深度参与基层治理,是其工作的着力点。实践中,*区采取了 “找党员、选头雁、聚合力” 的 “三步走” 措施。
找党员。广泛发动小区所辖各方面力量,采取居民党员 “入户摸底”、在职党员 “动员报到”、驻地单位党员 “上门发动”、物业企业党员 “邀约吸纳” 等方式,将*余名党员分类建立台账,推行 “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 模式,深度参与小区治理,为基层治理注入 “红色力量”。文庙街道将 357 名在职党员纳入 “网格红管家” 队伍,让党员与网格员一道进小区入楼栋、分组分片开展服务。
选头雁。按照有能力、有公心、有热情、有威望的 “四有” 标准,重点从居民、网格员、物业企业和驻地单位负责人等党员中,采取 “个人自荐、居民推荐、组织选派” 等方式,经组织程序,推选 251 名居民党员、选派 442 名社区干部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选配 1183 名居民党员、网格员和物业企业、驻地单位负责人等担任小区党组织专兼职委员,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担当作为的 “领头雁” 队伍。*街道通过日常活动、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形式,精选出一批懂业务、敢担当、能干事的居民党员,经组织程序,推选担任小区 (网格) 党组织负责人。
聚合力。小区党组织通过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契约共建、与大型商场结对包联、与*门店共驻共建、与物业企业交叉任职、与居民群众共治共享等形式,充分释放 “虹吸效应”,凝聚起全员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街道*街一社区与 8 家驻地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发动 220 余名党员下沉小区参与疫情防控、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重点任务。
三、分类施策解决治理难题
*区针对有物业管理小区、单位自管小区、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等不同类型小区的特点,围绕基层治理方面存在的 “物业服务不优、群众反映集中、平急转换不畅” 等主要问题,分类施策、精准破题。
解决物业服务不优的问题。针对有物业管理小区,向物业企业下派党建指导员*名,成立党支部 24 个,持续打造 “红色物业” 品牌,每年组织业主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不断提升服务质效;针对无物业小区,采取 “政府主导、街镇兜底、居民自治” 三种模式,全面盘活资源、实现良性运转。目前,59 个无物业小区利用内部停车场、空地等资源,通过收取停车费、开设便民超市、配建小区食堂等方式,实现 “自行造血”。桥东街道枣园小区通过党建引领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引导居民众筹搭建起小区外墙,整修监控设备,“无人管” 小区变为居民 “自主管” 小区。
解决居民反映集中的问题。此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普遍存在 “人少事多” 的情况,居民反映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区在各居民小区内成立小区党组织,建立 “1+3+N” 议事协调机制,即由小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业委会 (物管会) 三方参与,相关部门、驻地单位、片警、党员和居民代表等共同协商,实现 “群众的事群众办”。852 个小区党组织先后解决了热力管道、自来水 “一户一表” 等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1340 余件。
解决平急转换不畅的问题。大力推动 “专常转化、平急结合”,小区党组织与报到党员签订承诺书,为党员量身设岗,实行积分制管理,明确平时服务点位、对象、职责,做好日常入户走访、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急时,做到闻令而动、迅速集结,就地转岗、进入状态,锻造一支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 的 “铁军”。11200 余名党员组建了 236 支先锋队,5.2 万余人次参与疫情防控、治安防范、文明创建等急难险重工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930 余个。
四、擂台比武激发 “头雁效应”
为全面加强小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区每月开展一次 “十佳小区党组织书记” 评选活动,通过小区党组织书记比工作、比服务、比创新、比干劲,达到补短板、强弱项、学经验、促提升的效果。
细化评选标准。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及街镇党 (工) 委等部门分工协作,出台评选活动方案,就小区党组织、党员管理、业委会 (物管会)、物业服务、党建阵地等内容作出量化评分要求,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评的重要指标,确保评选活动的科学性、民主性。
优化评选程序。每月上旬,街镇党 (工) 委向区委组织部分别申报 3 名优秀小区党组织书记个人事迹材料。每月中旬,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现场评选,参评小区党组织书记个人采取 5 分钟 “自我介绍+视频 (幻灯片) 演示” 的形式,充分展示小区党建工作情况。区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及街镇党 (工) 委分别选派评委参与,评选出本月 “十佳小区党组织书记”。
强化典型引路。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组织部分区直部门、街镇党 (工) 委相关负责同志和部分社区、小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实地观摩。通过优秀小区党组织书记讲工作、谈经验、晒亮点,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同时,每季度举办 1 次 “巡回讲堂”,围绕小区党建、物业治理等工作,邀请省、市、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专题辅导,组织优秀小区党组织书记介绍经验,并前往部分小区党组织进行实地观摩。*区评出了第一期 “十佳小区党组织书记”,其中,7 位是小区居民党员、3 位是社区年轻干部。通过 “擂台比武” 以赛促干、以赛破题、以赛创优,展示了优秀小区党组织书记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及初步成效,为大家提供了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