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5 月,经单位推荐、组织批准,我被选派到沟渠区鼎山镇秋桂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刚驻村时,摆在我面前的是一个 “出入村子基本靠步行、种植养殖基本靠传统方式、致富资金项目稀缺” 的贫困局面,当地群众既充满了对脱贫致富的热切渴望,又对困难处境感到无奈和惆怅,缺项目、缺技术、缺资金 “三缺” 问题十分突出。面对重重困难,帮扶从何着手?单位主要领导及时指点:按 “三严三实” 要求办,对照精准扶贫标准干。我结合村情,主要抓了以下工作。
治水修路,干到实处。协调市、区水务部门积极支持,新修 1 条水渠,整治 5 口病塘。协调市、区交通部门,修通 1.4 公里断头路,拓宽村道路 1.6 公里。启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目前已进入测绘阶段。加快实施农网改造,全面升级变压器、电杆、电线、电表等,确保家家户户用上放心电。
新上项目,落到实处。发展雷竹产业,村里成立雷竹产业协会,带动全村栽植霤竹、U 百。启动水产项目,回引 1 名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先期投资 40 万元,修建 200 亩小型水库,发展养鱼和水上农家乐,带动当地夕人就业,年产值 20 多万元。居民聚居点和危房改造项目齐头并进,全村贫困户可望分期。分批住进新房。捐资 10 万多元,为实施小型种养殖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已成功培育黑猪、土鸡、莲藕等种养殖大户 15 户。
传授技术,教到实处。应当地群众的愿望和村里产业发展需求,帮助开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落实机关结对帮扶干部轮流执教。目前,21 名机关干部均到村开展了 “一对一” 结对帮扶,并逐一到村坐班走访。邀请市、区涉农部门专家 5 名,到村授课 5 场次。
瞄准市场,定到实处。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把工作做到项目上,做到产业上,做到农副产品与市场的连接点上,确保村里农副产品找到销路,定到实处。部里安排专人,到市、区穿针引线,帮助村里 30 多户特困户与市、区 5 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长期产销合同。帮助村里建起了网络销售平台,让村里的农副产品走进大市场。
短短 5 个多月的帮扶工作,让秋桂村的断头路通了、致富项目启动了、村办公阵地改善了、村校教学设施更换了,帮扶成果初显。在帮扶实践中,我有三点体会:领导重视是关键。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先后 10 多次进村,带头帮扶 5 户特困户,并强调驻村工作要坚持做到 “四个明确” 即:“帮什么”,明确到具体事项;“怎么帮”,明确到具体措施;“谁来帮”,明确到干部人头;“什么时候完成”,明确到时限。在其示范带领下,单位及时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累计为挂包村争取项目 9 个、资金 72 万元。全员行动是重点。每月利用一个双休日,干部职工集中到村开展帮扶活动,已形成制度。印发印有帮扶干部和帮扶户双方信息的帮扶卡,为每户贫困户送一个温水瓶,瓶上印有帮扶单位及干部联系电话,方便群众联系。一贫困户接到温水瓶后,深有感慨地说:“群工部真情送温暖,挂包驻帮上水平 (瓶)。”—务实驻村是根本。历经 20 余天,走访全村 118 户贫困户 366 人,逐户制定了脱贫规划和干部帮扶计划。召开村 “两委” 会 22 次、村民代表大会 10 次,通过 “一事一议”,落实事关村内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 21 个。建立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台账,牵头解决群众邻里纠纷 3 件。
前一阶段,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精准扶贫不能 “一蹴而就”,需要 “久久为功”。我坚信,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精准扶贫大政策的指引下,在我和当地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当年打牢基础、二年拓宽富路、三年同步小康” 的既定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