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市沟渠区聚焦答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必答题”,持续优化 “好邻居” 工作法,全面建强党组织、完善小区治理机制、巩固小区党群服务阵地,在各项工作中,小区 (片区) 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群众主体作用进一步彰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优化体系,压实工作 “责任链”

(一) 优化指挥体系

区委书记示范带领全体区级领导及 60 家区直单位驻点联系街道、社区,高位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各项任务落实到小区。区委常委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每年专题研究城市党建工作不少于 4 次,量身定制 《关于实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三双行动” 助推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意见》“1+5” 指导性文件,开展 “大学习、大讨论、大整改、大提升” 四大行动,着力在小区党组织引领不够有力、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小区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小区阵地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全区新创建党建示范点 27 个。

(二) 优化共建体系

用党建的 “红色纽带”,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紧密联系起来,构建协同共治共同体。5 个街道分别按 “1+13+N” 模式成立街道大工委,52 个社区分别与 233 家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87 个 “两新” 组织党组织共建社区大党委。引导社区大党委委员单位围绕解决辖区小区居民的 “急难愁盼”,街道大工委召开联席会 280 余次,开展共驻共建活动 730 余场次,领办实事 410 余件,“街道社区吹哨、相关部门报到、小区居民受益” 的工作机制有效落实。

(三) 优化组织体系

认真落实小区分类治理标准,全面深化推进 972 个小区 “五个全覆盖”。共组建小区 (片区) 综合党支部 526 个,划分楼栋党小组 2391 个,推选党员中心户 4763 名,明确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把方向、管大局的政治功能;成立小区业委会 202 个、自治委员会 770 个,推行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业主依法自治;采取引进市场化物业、单位自管和社区自管等方式,实现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组建小区矛盾调处小组 1605 个,化解居民 “微诉求”3.3 万余件;发挥党建带群建作用,探索横向到边组织体系建设,让每名群众都能找到相应的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自治。

二、党建引领,绘就睦邻 “同心圆”

(一) 铆定 “圆心”,筑牢小区战斗堡垒

在贯彻落实小区 “五个基本” 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小区治理 “三双行动”,开展组织提能、治理提效 “双提行动”;开展四方联动、党群联心 “双联行动”;开展达标创建、示范创建 “双创行动”,着力在小区党组织引领不够有力、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小区活动开展不够经常、小区阵地服务功能不够完善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对达标型、示范型、精品型三类小区 (片区) 综合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进行分类考核评估,评选表彰 178 名 “百佳小区书记” 和 “百佳小区楼栋长 (党员中心户)”,调整 21 名小区综合党支部书记和 15 个小区党员中心户长,整体夯实小区治理的组织基础。

(二) 描实 “半径”,激发三方共治效能

进一步完善 《“小区综合党支部” 工作规则》,明确小区综合党支部在小区治理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及六项主要职责,526 个小区 (片区) 党组织建立管方向、作决策,业委会 (自治委员会) 管自治、抓执行,物业服务企业 (组织) 管落实、优服务的共治机制,推动小区 (片区) 党支部与业委会交叉任职、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进小区党支部任职,每年召开小区 “联席会”2100 余次,激发小区 (片区) 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 “三方联动” 共治合力。

(三) 拓展 “圆周”,确保支部日常运转

将小区党支部运转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区级财政每年拿出 435 万元,对 300 个非单位型小区综合党支部落实经费保障。出台保障工作条件、落实待遇政策、加强人文关怀等关爱小区 (片区) 党支部书记九条举措,为 526 名小区 (片区) 综合党支部书记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确保小区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三、共同缔造,构建近邻 “生活圈”

(一) 深入一线听 “邻声”

由小区 (片区) 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楼栋长牵头组建小区居民微议事平台,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围一张桌、共坐一条凳,召开小区邻里会 3486 场次,参会群众 2.66 万人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建议 3205 条,建立问题、任务、效果 “三张清单”,确保群众反映事项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通过党员带头拆带动群众主动拆,赤壁街道 22 个社区,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拆掉了 480 户违建的院墙、棚子,面积 1 万余平方米,未要一分补偿、没有一起扯皮事项。

(二) 搭建平台促 “邻治”

依托小区协商议事平台,有序推进居民商议、部门协议、专家咨议,涉及电线、电缆、水管、电梯、燃气管线等改造项目,由小区业主表决确定建设方案、费用分摊等事项。**以来,通过群众协商筹资,城区 30 多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122 部。

(三) 办好实事解 “邻忧”

践行以 “吹哨报到” 机制为内核的 “**好邻居” 工作法,将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小事、糟心事作为大事来抓。探索 “红色微评议” 工作法,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飞线充电、停车难、垃圾乱扔等问题迅速整改,新建充电棚 200 个、停车位 1700 个、垃圾分类收集点 110 个,安装路灯 490 盏,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四、服务下沉,打造惠邻 “红矩阵”

(一) 建强 “好邻居” 服务阵地

按照 “一支部一阵地” 标准和 “一站多用” 原则,全面推进 526 个小区的 “好邻居工作站” 达标创建,阵地融合业委会议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老年大学教学和平安驿站等多种功能,引进 “村村兴” 数字平台,55 个社区建设直达基层的党建之家,设立 “爱心驿站”58 个,为群众提供 “可议事、可学习、可娱乐、可歇脚”,冬天可取暖、夏天可乘凉,渴了可喝水,雨天可避雨的阵地,成为群众议事、说事的重要阵地,居民休息、娱乐的 “温馨港湾”。

(二) 建立 “红邻铛” 帮办队伍

规范基层党组织帮办代办服务,从农村、社区、小区、塆组各领域选取 21 个工作试点,建立街道、社区、小区三级 “红邻铛” 帮代办队伍,同时,注重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做实做细 “青力青为”“姐妹共建·幸福家园” 等群团活动。小区综合党支部、塆组党支部,发动下沉党员、自管党员、青年志愿者、乡贤能人组建 “红邻铛” 帮办团 565 名,按照党员包户联系群众制度提供服务,实现 “服务铃响、党员来帮”,让群众切实感受 “就近办”“办一次”“零次跑” 服务。

(三) 用好 “好邻居” 智慧党建平台

完善 “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群众评单” 机制,建立小区活动项目库,明确 5 大类 39 项小区活动积分兑换实物规则,定期通过 “**好邻居智慧党建平台” 发布小区需求,引导市区近 1.1 万党员、干部、群众在小区 “亮相、发声、管事” 平均每季度发布活动 2300 场次、服务时长 7.5 万小时,形成人人管事的良好氛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