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 为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有效破解农村青年人才党员发展难、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难、青年党员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县结合实际,全覆盖组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探索出了一条 “发现人才、发展党员、培养成才、输送回村” 的新路径,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 “青春力量”。

(一) 严标准 “建”,打造青年人才 “主阵地”。

**县积极 “筑巢引风”,主动搭建平台、成立组织、吸纳人才,厚植优秀青年人才 “红色沃土”,形成强有力的 “人才磁场”。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

印发 《**县推进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实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采取 “乡镇管、县指导” 的方式,全面推动青年人才党支部组建工作。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指导,乡镇党委具体管理,确保组织设置合规、班子战斗力强。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成立后直接隶属于乡镇党委,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书记兼任,支部委员由乡镇组织委员、团委书记等人员担任。

二是规范运行机制。

乡镇党办负责日常指导管理,做好青年人才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发展和使用工作。按照牌匾、党旗、制度、管理办法 “四上墙” 标准,整合乡镇文体图书室、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资源,实现每个青年人才党支部有场所、有制度、有抓手。在党支部驻地建设青年人才服务驿站,定期开展 “人才服务在行动” 活动,为青年人才提供创业贷款、产业保险和网络销售直播等服务,已举办青年人才联谊会、青年沙龙等活动 100 余场次。

三是搭建锻炼平台。

整合资源建设阵地,建立 “经济富村实践点”“宜居美村实践点”“文明新村实践点”“治理强村实践点”4 大类实践锻炼培养点 30 个,在工业园区设立 10 个 “明星企业实践点”,进行分类锻炼提能。同时,发挥红色资源、古村落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优势,建立青年人才党性教育提升教学点 8 处,帮助青年人才补足精神之 “钙”。

(二) 广范围 “选”,打通发展党员 “新路径”。

为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真正培养一批乡村振兴 “生力军”,各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对重点培养对象政治素养、践诺履职、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对成熟的列为入党积极分子或纳入村 “两委” 后备干部。

一是建好 “信息库”。

建立乡镇青年人才信息库,根据乡村发展实际制定入库条件,列出人才准入 9 条 “负面清单”。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建 8 个摸排工作组,“线上线下” 摸排 35 岁以下的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及各类 “田专家”“土秀才”,通过实名登记、动态管理,最大限度地把 “好青年” 挖掘出来、建档立卡。

二是选好 “培养源”。

实行农村青年人才乡村两级联动培养,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与原籍村共同联系培养入库青年人才。创新建立 “321” 工作机制,即每个村每年至少推荐 3 名青年人才,每年至少推荐 2 名入党积极分子,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每年至少协助发展 1 名党员,不断加强青年人才梯队建设。

三是管好 “后备军”。

对青年人才实行 “红蓝黄” 三色管理,常态化进行跟踪考核,按照 2:7:1 比例确定红色先锋、蓝色赶超、黄色后进,形成 “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 的生动局面。对红色 “先锋” 采取 “双向考察、双向公示” 的方式,优先推荐入党。

(三) 靶向性 “培”,营造交流互动 “好氛围”。

构建红色导学、结对帮学、专家领学 “三位一体” 培育体系,为青年人才提质培优牵好线、搭好台、蓄好能。

一是红色导学。

按月下发主题党日活动 “提示单”,不断提升青年人才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组织开展 “助春耕·促振兴” 主题党日活动,引导青年人才党员深入一线为民解难;组建乡镇青年人才和青年人才党员微信群,及时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家乡时事动态等,为青年人才党员 “充电蓄能”。

二是结对帮学。

推行领导干部 “1+X” 结对帮带模式,统筹本土优秀骨干人才资源,层层把关遴选县、乡科级领导干部 “帮带导师”236 名,采取 “一对多” 的形式,与青年人才建立结对帮带关系;落实跟踪培养机制,开展定期谈心谈话、政治家访、圆桌议事会等,及时掌握青年人才所思所想,为其成长保驾护航,建立健全全周期管理、全链条培养机制,让青年人才在 “滴灌” 培育中 “根正苗红”。

三是专家领学。

实行 “1 名首席专家+若干个村产业” 的 “1+N” 专家帮扶模式,从农技专家、科技特派员、脱贫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中选聘一批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组建 “首席专家库”;每月结合不同培训主题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结对指导教学活动。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各类培训班 16 期,培训青年人才 2300 余人次。

(四) 导向性 “用”,构建乡村振兴 “助推器”。

通过 “边培养、边使用、边提升” 方式,实现优秀人才进得来、重培养,成熟干部用得上、挑重担,助力青年人才 “快成长”。

一是人才项目+金融支持。

开展 “规划一批人才创业项目、创建一批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 的 “双创” 行动,打造助力创新创业 “红色引擎”,发挥青年人才党支部服务青年人才的重要职能,积极为创业者构建工商注册、财税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 “一站式” 创业服务平台,对接金融、工信、科技等部门,提供 “科贷通” 等金融贷款产品,为青年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全链条金融支持。

二是志愿服务+积分管理。

建立健全青年人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 “双报到双报告” 制度,选派青年人才党员到村 (社区) 参加共驻共建活动,设立 “志愿服务团”“党员先锋岗”,助力青年人才 “长起来”。探索实行青年人才党员积分管理,根据志愿服务工作情况,党支部实时登记积分,对积分靠前的党员,适时给予通报表扬,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

三是见习项目+岗位任职。

积极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党员参与村内中心事务,通过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等多岗位锻炼,提高青年人才党员决策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村 “两委” 干部调整时,把经过基层历练的优秀青年人才党员推荐作为村干部候选人,实现后备干部队伍的备用互补、递进转化。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