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沟渠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 “五个更大” 重要要求、视察广西 “4·27” 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钦州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求,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

截止目前,我县巩固脱贫成果信息数据质量工作,自治区进行了 2 月至 5 月连续四期通报,我县均以零问题数据并列排名全区第一,全区共有 18 个县连续 4 期排名第 1。钦州市进行了 1 月至 5 月连续五期通报,我县均排全市 “两县两区” 第一;全区 2022 年度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全区 106 个县区**排名 17 获得 “A” 等,实现 “七连 A”,全市排名第一。2023 年全区第一季度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平时考核三类县中排名第五,获评 “工作较为突出的县”,全市 3 个三类县中排名第一;乡村振兴信息宣传工作,在 2023 年全区通报中,沟渠县第一季度排名第 12 名、第二季度排名第 21 名,在全市两县两区中,排名第一。5 月 12 日,在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对 2022 年度典型培育和信息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的通报中,我县获全区通报表扬为 2022 年度典型培育和信息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县委办公室***副主任获评为 2022 年度典型培育和信息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 强化组织保障,政治责任层层压实

沟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严格落实 “五级书记” 抓乡村振兴要求,建立 “指导在县、责任在镇、落实在村” 的一线指挥体系,开展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实绩论英雄打擂台” 活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 “衔接工作” 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健全县领导包保责任制,聚焦工作重点难点,常态化开展 “四不两直” 走访调研和督促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扎实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二) 巩固脱贫成果,基础动作稳扎稳打

1. 连续打好 “产业+就业+创业” 稳增收 “组合拳”。一是兴产业。发挥传统特色产业优势,健全 “公司+基地+农户” 等模式,全县 78 个脱贫村均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或建立产业基地辐射,通过吸纳务工、产品收购等方式覆盖 30%以上脱贫户和 100%监测对象。认真组织实施第一批特色产业 “以奖代补” 项目,累计申报 388 类的产业以奖代补项目,奖补资金合计 1297.4649 万元,惠及 6486 户农户。二是稳就业。全面筑牢外出就业、就近就业、技能提升、公益兜底四道防线,落实脱贫劳动力一户一策、一人一案。目前,全县脱贫人口 (含监测对象) 务工人数 23476 人,完成年度任务的 105.9%。截至 6 月 7 日,全县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 1,617 人,其中,县人社局累计开发公益岗位共 426 人,乡村振兴局和镇 (街道) 累计共 1129 人;林业局开发公益性岗位护林员累计 62 人。现有就业帮扶车间 54 个,吸纳就业 9483 人 (其中脱贫人口 455 人) 三是促创业。健全创业政策体系,对有意向、符合有关条件的脱贫劳动力,多方面给予扶持或补贴。今年以来,全县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517 万元。认定了 2 个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场所面积合计 46954.95㎡,可容纳 1410 家小微企业进驻孵化。目前在孵创业实体数 23 个,带动就业 69 人。

2. 加快消除 “三保障” 和饮水安全 “风险点”。一是持续强化控辍保学 “双线四包” 和联控联保责任机制,加强对学生失学辍学情况监测,有效确保全县脱贫人口 (含监测对象)7962 名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不发生失学辍学现象。二是完善脱贫人口分类资助参保政策,全县脱贫人口参保率为 100%;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优化疾病分类救治和落实救助政策,有效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三是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2023 年,全县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数共 241 户,目前已开工 180 户,开工率 74.7%,危改工作取得良好开局。四是建立健全农村安全饮水长效运行机制,常态化开展饮水安全监测,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今年,上级下达到我县农村人饮维修养护资金共 255 万元,维修农村人饮工程 96 处,巩固提升 27 万多人安全饮水。

3. 持续锻造乡村产业发展 “主心骨”。一是深挖 “土” 的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成功创建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 个,全国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 5 个、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 3 个。二是放大 “特” 的优势。深挖 “生态+富硒+长寿” 资源,培育壮大陈皮、八角、编织等特色产业,全县特色产业产值超 10 亿元镇 5 个,**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三是延伸 “产” 的链条。深化农业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各 1 个。全县累计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2738 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 130 家,获认定自治区级、国家级示范社 33 家,市级以上龙头加工企业 22 家,农产品年加工量超 200 万吨。

4. 加快注入乡村建设资金项目 “动力源”。加快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和任务清单管理工作,实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项目和集体经济项目,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目前,全县已上报 6117 个申请进入 2023-2025 年的乡村建设项目库,其中有 272 个项目计划在 2023 年实施。2023 年上半年,共落实衔接资金 1.7 亿元,优先筛选实施道路建设、农田水利等项目 98 个,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效能。

5. 全面焕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新面貌”。一是擂台赛 “比武” 引领村庄规划高质量开展。组织开展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实绩论英雄” 擂台赛,通过 “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干” 高质量推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今年全县投入衔接资金 800 万元,遴选 56 个村庄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二是人居环境整治引领村容村貌大提升。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全县农村卫生厕普及率达 95.1%,建成 37 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使用,252 个行政村 100%实现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三是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引领文明新风尚。建立县领导包镇 (街道) 工作机制,推行 “党建+网格+大数据” 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推进 “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网格化”,首创实施 “拉黑约定”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探索 “拉黑约定+”。开展农村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设村级红白事服务中心,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新风尚。

6.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部署要求,以加快实施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片区建设,稳步提高全县城乡融合发展水平。2023 年试验区**片区项目总体推进 21 个,总投资 35.83 亿元,其中:道路项目 4 个,总投资 264.4 万元;水利项目 3 个,总投资 84 万元;**镇双良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二期) 项目,总投资 906 万元;**镇蜂蜜产业示范园及农副产品深加工 (二期) 项目,总投资 354 万元。沟渠县五皇山 (石祖岭) 旅游养生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 8871 万元,正在开展初步设计。**镇蜂蜜产业示范园及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 354 万元,目前已建好厂房主体 3 层 1200 平方,整体已装修完成。白石水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计划总投资 20 亿元,**镇特色小微企业示范园 (北通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计划总投资 10 亿元,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规划前期工作中。

二、主要特色亮点

(一) 聚焦群众增收,做强 “小陈皮大产业”。沟渠县围绕培育产值超百亿元陈皮产业,实施**陈皮产业高发展五年行动,建设 “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 的五位一体**陈皮产业园。目前,全县大红柑种植面积突破 10 万亩,2022 年**陈皮产业产值达 30 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村 5 个,百万元户约 200 户,带动 2 万多人就业,直接从事陈皮产业的群众人均年增收 1.8 万元。

(二) 聚焦防贫监测,实现 “小方法大突破”。创新 “433”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法,严格按照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要求,强化全覆盖宣传,提高知晓率。持续深化农户群众自主申报一批、基层干部走访发现一批、部门筛查比对发现一批、各级督查暗访发现一批的 “四个一批” 举措,确保快速发现风险;压实村级评议、镇级复核、县级审定 “三级责任” 举措,确保精准锁定对象;抓好帮扶人员、帮扶措施、跟踪管理 “三个落实”,确保有效帮扶解困。截至 7 月 5 日,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共 12796 户 53980 人,其中监测对象 1290 户 5213 人,已消除风险 728 户 3000 人 (风险消除率为 57.5%)。

(三) 聚焦庭院经济,引领 “小庭院大变身”。创新探索 “庭院+特色种养、庭院+帮扶车间、庭院+综合服务、庭院+乡村旅游” 四个结合,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做靓 “庭院经济”,合理布局庭院生活区与种养区,引领**荔枝、黄皮、官垌鱼迈向 “万亩产业”;整合民房庭院沉睡资源、低效资源,引导新乡贤 “返乡”,鼓励园区企业 “下乡”,带动超 3 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推进庭院变景点,有效助力建成特色示范村 228 个,民宿、农家乐 100 多家,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1 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2 个、广西乡村旅游重点村镇 3 个、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 6 家。

三、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运营管理有待增强,部分资金项目资产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缺乏精细谋划,收益分配缺乏科学性,导致部分资产陷入 “管不好”“不想管” 等困境;二是各镇 (街道) 特色产业发展挖掘不深,发展力度不大,发展优势不足。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 守牢防贫底线。按照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要求,继续全方位向群众宣传政策,提高知晓率。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 聚焦农户增收。聚焦不增反降户和年人均低于 8000 元户,一户一档做好增收计划,加强帮扶跟踪;聚焦陈皮等主导特色产业,做实脱贫人口以奖代补工作和小额信贷发放工作,筑牢群众持续增收基础。采取发布岗位信息、提供技能培训、推动劳务输出服务等多种措施来稳定就业、拓宽群众的收入渠道。

(三) 稳妥推进项目。继续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项目和集体经济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提高联农带农效果。同时,加快乡村建设项目库建设和任务清单管理工作,继续做好项目建设质量监管,确保施工安全。

(四) 实施分级管理。围绕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求,聚焦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村集体经济等重点,针对我县 78 个脱贫村和 20 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实际进行分级进行管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