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沟渠乡按照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大局,着力实施以地灾搬迁项目为主抓手、以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产业培育为突破口、以补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环境问题整治短板弱项为主要内容的 “123” 项目建设工程,推动实现人口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设施集中配置、社会集成治理,促进全域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是抓底线任务,固成果保安全。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总播面积 5.12 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 9950 亩,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严格落实 “831” 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 5 户 19 人,消除风险 9 户 26 人;动态更新疑似风险库 363 户 540 人,动态预警库 12 户 42 人,帮扶救助库 72 户 214 人,强化落实 “一户一策” 帮扶措施,做到常态排查,重点预警,动态监测,严防返贫致贫风险发生。二是抓项目建设,补短板夯基础。牢固树立 “项目为王” 理念,实行班子成员分工负责抓项目和重点项目 “五个一” 责任制度,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谋划实施投资 3300 万元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保、集体经济等项目 22 项。中药材产地鲜切初加工项目新建加工厂房 1600㎡、药材储藏冷库 1600㎡、新上鲜切初加工生产线 1 条;4500 亩高标准农田建成蓄水池 4 座;开工新建道路 2.4 公里,衬砌渠道 7.4 公里;落实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4800 万元,入库储备民生保障、产业配套、环境整治等方面项目 21 项。同时,积极协调解决全县重大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的土地纠纷等问题。三是抓产业培育,强龙头促增收。探索实践土地托管、大户流转等发展模式,25 户流转大户流转土地 3.5 万亩,大面积采用精量播种、干种湿出、膜下滴灌节水技术连片种植中药材近 1.8 万亩;改造新建 3 个绿色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集中搬迁安置养殖大户 52 户。引进客商投资 1700 万元改造食用菌大棚 100 座、加工生产平菇菌棒 200 万棒,特色产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链条不断延伸。**家庭农场、“一事一议” 特色养殖、村集体经济等产业带动项目达到序时进度。四是抓示范创建,建新村促振兴。立足 “丝路驿站·长城文化” 理念,扎实推进**驿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地灾搬迁二期 36 套安置房主体工程全部封顶,收缴 36 户农户自筹资金 78.4 万元,预计 7 月底全面完工,8 月上旬装修入住;配套新建驿站记忆口袋公园栽植各类苗木 2.3 万株 (棵),修建爱心亭 1 个;党群服务中心和驿站主街道景观提升、新村标志性建筑、特色广场改造、综合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按序时进度全面推进。五是抓环境整治,提颜值惠民生。开工建设投资 5853 万元的退化林修复、草原改良、防沙治沙等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5 项。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专班整治乱堆乱放草料垛、乱圈乱占公共区域等难点堵点问题 37 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培育文明乡风,全乡环境面貌得到大幅提升改善。六是抓党建引领,强治理保稳定。着眼 “原籍管地管林,新村管房管人” 的原则,强化组织引领,一网统管、常态走访、定期说事、“码” 上响应、接诉即办六项机制,建立**新村接诉即办服务站,成立志愿服务队 7 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8 场次。创新建立 “**易办” 小程序,打造 “网格化+线上平台+微信矩阵” 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群众诉求 “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解决环境整治、邻里矛盾、土地纠纷等事项 18 件。建立 “一长一员一户一团队” 全科网格服务体系和 “1+3+3+N” 多元合作说事议事机制,成功调解矛盾纠纷 37 起,调处率 100%,有效化解信访积案 2 起,社会大局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一是仅 4 个村领办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壮大,自身造血和内在动力严重不足。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机制不完善,群众参与度不高,整治成效反弹明显;三是受干旱缺水影响,产业培育体系层次不高,谋划拉动能力强的好项目较少。四是多元化投资渠道不宽,致使部分工程项目进展缓慢;五是部分乡村社干部作风、能力、担当韧劲不足,引领作用、工作标准和执行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 “三抓三促” 行动,以此次观摩活动为契机,学优点、查不足、补短板、促干劲,深入开展攻坚周行动,全力完成既定各项目标任务,给县委、县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是抢时间建项目。加快**新村地灾搬迁二期工程、党群服务中心和驿站主街道景观提升、新村标志性建筑、特色广场改造等项目施工进度,全面完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任务。积极培育**驿现代驿站服务新业态,着力发展以农产品展销、餐饮服务、汽车维修、物流托运、应急救援为主的路衍经济个体经营规模,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二是谋项目夯基础。坚持目标、问题、效果工作导向,认真研究对接政策机遇,积极谋划争取**驿站务工长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基层政权建设、污水处理站、“水盆子” 蓄水工程等项目,推动全乡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严格落实村集体经济 “一村一策” 要求,逐村明确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力争 2023 年底村集体经济均达到 10 万元以上。三是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清洁村庄等级评选和卫生户厕 “回头看” 排查整治工作,从严从细整改落实各类反馈问题,分领域常态化开展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化解,分区域常态化开展禁烧巡查,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责任,倾心倾力解决好群众诉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四是强责任重落实。进一步细化量化 “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时间推进表” 的推进机制,严格落实 “日报告、周调度、月评比” 制度,强化制度管控,激发内生动力,以 “事不过夜” 作风和 “钉钉子” 精神笃定干事,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