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廉政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二十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全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维护和巩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进一步吹响了新时代推动“三农”工作发展的新号角,必将全面激活新农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主要贯彻者与实施者,承担着组织群众、联系群众和管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对农村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作用不可小觑。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农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保证党和改府惠农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调研组深入沟渠镇通过走访了解、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深入调研,总结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沟渠镇位于*县南部,距县城8.6公里,幅员面积*平方公里,全镇2897户农户,总人口12454人,其中农业人口5613人,其中,外来人口438人,平均海拔*米,辖*、*、*、*等*个行政村,共*个村民小组,2023年村级集体平均收入*万元。全镇共有已脱贫户*户*人,其中监测户*户*人。全镇共有基层党组织*个,党员*人,全镇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数量较大、人数较多的实际,乡村振兴工作涉及面广。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治引领,教育更加高质量。
该镇以“改作风、树新风”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努力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理论学习,解决思想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深入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不能腐、不敢腐到不想腐”的思想。着力解决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势认识不清盲目乐观的问题,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政治责任感。着力解决纪律规矩意识淡薄的问题,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党纪意识。开展廉洁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结合历年来我县在扶贫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融入“微党课”教学,受警示教育党员干部*余人次,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主动出击,及时约谈村党支部书记及驻村干部,切实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警示,以案明纪、以案警示,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强化警示效果,进一步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意识,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推动党员干部和广大员工由不敢腐、不能腐向不想腐自觉转变。抓好自查自纠,对照查摆问题。聚焦“改作风、树新风”自查内容,紧密联系违规违纪违法案例,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深入查找思想、工作、生活和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见人见事见思想,不搞空对空。对于查找的问题,要求制定整改清单,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一项一项整改落实。鼓励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同志主动向组织说清问题和情况,争取党组织宽大处理。深化组织生活,促进整改提高。各村党组织召开以“讲规矩、守纪律”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要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普通党员要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普通干部要以多种形式,加强惠民政策学习,增强遵纪守法意识。针对自查问题,深刻剖析根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做到红脸出汗,确保高标准、高质量过好组织生活。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严明纪律、带头转变作风、带头自查自纠、带头身体力行,形成“头雁效应”和级级转作风、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二)强化精准施治,监督更加高效能。
“科学谋划+压实责任”添干劲。镇纪委督促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将该工作与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结合“改作风、树新风”相关要求,督促镇党政主要领导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细化*大类*项专项监督重点任务,实行“清单+责任+时限”督办制,标本兼治开展系统化治理。“督查督导+强化整改”促落实。结合过渡期政策要求,持续优化监测指标,把重大部署落实、防返贫监测、“四个不摘”政策落实、“三资”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纳入监测范围,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常态化对现有*户*名脱贫人口进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全覆盖开展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就业等重点工作,“边督、边战、边整改”,收集反馈问题*条,整改落实*条。紧盯产业发展、道路加宽等工程项目、“一卡通”惠民惠农资金发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扶贫项目,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个,约谈村支部书记*次。“监督检查+产业发展”促增收。镇纪委落实监督职责,助推全镇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沟渠镇3个原来的贫困村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又随处可见的变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生动展现。
我们深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组织重托也是民心所向,责任重大、不容有失。坚持政治站位,在增强监督本领上下足功夫。立足纪检监督职责,“弄懂吃透”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强沟通交流,做到底子清、任务明,切实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增强政治监督本领,督促镇党委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乡村振兴重大决策部署,主动破除定式思维,转变思路,增强前瞻性和紧迫感,树立贴近中心、服务大局意识,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常态化监督检查,确保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坚持融汇贯通,在凝聚工作合力上下足功夫。一是盯作风。进一步推进“改作风、树新风”活动实施,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村务监督的工作指导,发挥村务监督“显微镜”监督作用。督促镇党委进一步在全镇推广*村“*”基层治理模式,建立规范化的自管自治机制,建立精准化的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常态化的群众教育机制,建立亲民化的便民服务机制。二是盯治理。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参与村级“四议两公开”,对村级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公共便民服务等工作进行监督,激活村务监督“神经末梢”,切实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米”。三是盯项目。加强镇域范围内涉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监督。对今年争取到的项目资金用于*村乡村振兴产业道路加宽工程,我们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单位的挂网招标开展监督;下一步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继续开展工程质量的监督和工程监理履职情况的监督,实现监督成效的圆满。四是盯小微权力。规范“小微权力”运行,畅通监督渠道,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主体作用,利用“大走访、大下乡”活动,向群众宣传项目工程、民生领域等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及时收集群众建议意见,及时对问题进行分解研判处理。坚持精准监督,在聚焦监督重点上下足功夫。牢牢把握有关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个不摘”和5年过渡期政策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认清形势任务,找准切入点,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地开展监督。强化监督措施,从项目施工、产业发展、“一卡通”资金发放等方面入手,灵活运用明察暗访监督方式,确保政策落地落实。强化执纪问责,畅通信访渠道,加强信访排查,对反映的涉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再次排查,持续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决查处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和侵占损害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违纪违法问题。强化“万名群众评作风”反馈问题整改,特别是涉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方面的问题,做到立查立改,确保整改到位。强化乡村振兴帮扶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让驻村帮扶干部更有纪律性,更有责任感,切实推动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强化自身建设,队伍更加高素质。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建强农村党组织,还必须有能战斗的班子和冲在前的带头人。充实头雁队伍。要切实发挥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助推乡村振兴的红色动能。要突出政治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增强政治觉悟,提高政治能力。以村级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把能人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能人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着重从优秀“两委”干部及工作人员、本地优秀大学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物色书记人选,多渠道优化充实“头雁”队伍。目前,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人,驻村工作队员8人,强化村级乡村振兴一线核心力量。提升履职能力。要强化示范带动,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认真推广*村的先进经验、有效做法的成功事例,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找差,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势能。组织后进村党组织书记到先进村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提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村“两委”进行全员培训,突出宗旨教育、群众路线教育,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强化后续保障。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推动人力、物力、财力向基层一线倾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制度,结合实际改革完善基本报酬、养老保险、离任补贴政策,按规定足额保障基层党组织办公运转经费、开展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有力保障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队伍建设。
三、认识和体会
党风是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执政党的党风,关系着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工作,党的是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的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抓好党风建设,必须要明确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维护党的性质,保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同时又是对党的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坚持加强党风建设,才能促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运用手中的权力,忠实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群血肉联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需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而党风廉政建设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党员的党性的一项重要途径。在新时期各种思想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尖锐,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要对广大党员进行广泛深入的党的宗旨、理想、纪律和优良作风的教育,促使党员进一步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增强党员抵御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沟渠镇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接受省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交叉检查中也暴露处沟渠镇一些工作存在的短板,如驻村队伍的警示教育还不够;镇村干部对惠民政策理解不深不透等现象仍有存在。
四、问题和困难
(一)在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中,基层廉政建设暴露出的问题:一是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主观意识不够强,工作趋于表面化、形式主义,实际操作存在着很大随意性、不够严肃认真。虽然沟渠镇在都按照县里文件要求制定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工作计划、组织领导、责任分工,也与各村签订了责任书,出台了责任制考核方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是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通病。“一把手”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主观意识不够强,领导的“一岗双责”意识还较弱。镇党委班子成员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意识,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落实缺乏主动性、针对性,工趋于表面化、形式主义,往往只体现于桌面上、嘴上、纸面上,而未能真正落到实处。另外,一些党风廉政方面的工作,存在着重点不突出、计划性不强、实际操作随意性大的问题。形成了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不严肃、不认真的不良现象。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的材料、账目建设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存在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台账材料收集不齐全,档案建设不规范,缺少条理性、逻辑性的问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材料收集归档不及时,有的甚至直到检查还未收集归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反映到记录本上内容不全,结构不完整,会议记录零乱不规范。
(二)在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中,暴露出基层干部作风问题:一是作风不实,深入基层了解情况不够。部分基层干部在接到工作任务后,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完成,而不是怎样做到最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认为自己手上的工作多为自己找各种借口,浅显的认为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只涉及已脱贫户,只要简单了解他们的收入只要超过最低收入线就足够,就不在去深入群众家中进行走访,二是学习不深,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够严格要求自己,认为依靠工作经验便可以做好相应工作,在日常中不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这些干部认为经验和理论相比,前者更加重要,通过自己多年的经验便可以完成乡村振兴任务,认为自己掌握的知识足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此外,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学习与应用不统一,学一套说一套但是干又是一套,理论和实际存在脱离问题,不够了解市场需求变化,不愿意请教村民。部分基层干部存在轻学习、重工作的理念,以工作忙、任务重为借口,不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学习一知半解,无法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深刻领会,严重影响农村产业创新,阻碍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意识薄弱,缺乏求真务实精神受到社会环境、成长经历、政治生态等因素影响,部分基层干部的政绩观、求真务实方面不够理想。部分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急功近利、贪图虚名,对短期行为进行盲目追求,做了很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三是觉悟不高,细节问题不重视。部门基层干部就算是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项工作有认识,但是在行动上也仍未重视起来,不注重细节这样的“疫情”对于干部队伍危害有多大,侵蚀范围有多广,不言而喻。工作松懈不严谨可以归咎于不注重细节,心思不归位可以归咎于不注重细节,能力不足可以归咎于不注重细节,甚至收受小额红包也归咎于不注重细节。
五、对策和建议
(一)筑牢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防线。
要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用权行为。
要从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岗位入手,对用权行为进行梳理,查找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点,明确廉政风险防控内容,深化机构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职能配置,明确工作流程,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消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制度诱因,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
(三)刹住群众反映强烈不正之风。
要着力解决群众反应强烈的惠民政策落地、住房保障、教育扶贫、医疗卫生、兜底政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坏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治理工作,用系统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健全完善预防突出问题反复发生的长效机制,及时将专项治理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制度规范,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
(四)确保改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要健全完善改善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坚持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传统检查方式与现代化检查手段、专门力量监督与其他力量监督相结合,增强改善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效。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专项督查、随机抽查、个别访谈、行政问责等手段,督促基层党员干部实施好改善民生工程,确保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把问题整改到位,真正把改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五)推进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要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紧紧抓住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彻底扭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形象,以优良的作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六)畅通人民群众诉求表达渠道。
要完善信访举报电话、信访举报网站、政风行风热线等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方便群众投诉和举报,建立多层次听取群众意见、公开受理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对群众反映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发挥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权益。
(七)加强基层纪检监察队伍建设。
要根据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选好配强班子,充实工作人员,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监管,为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组织保证。推动区县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向乡镇倾斜,工作重心向乡镇转移,监督触角向乡镇延伸,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神”,把基层党员干部的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八)强化案件的查处和责任追究。
要出实招、动真格,始终保持查办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让基层党员干部“不敢腐”,消除基层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基层党员干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徇私舞弊造成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不良后果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滥权必追究。
(九)持续开展监督管理,确保扶贫政策落地落实。
把监督执纪问责贯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过程,严肃查办扶贫领域腐败案件和作风问题,定期对帮扶干部走访情况、驻村干部工作开展情况、扶贫项目推进情况、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扶贫政策在*落地生根。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