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张岸元
◎来源 | 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ccefccef)
综合国力
1.1 经济规模
从 GDP 总量来看,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按现价美元计算,2016 年中国的 GDP 为 11.20 万亿,居世界第二,美国为 18.57 万亿,尚有 7.37 万亿的差距,我们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美国仍需十年以上的时间。
1.2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 GDP)
人均 GDP 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最常用的单一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6 年中美两国的人均 GDP(2010 年不变价) 分别为 6895 美元和 52195 美元,美国的人均 GDP 为中国的 7.6 倍。
根据我们的预测 2027 年中国人均 GDP 约为 13000 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 (高收入国家) 的下限,但是距离发达国家 4 万美元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在党的十九大上,国家最高领导人提出了未来三十年的发展蓝图: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世界发展史来看,人均 GDP 从 8 千美元到 4 万美元,美国用时约 26 年,日本用时约 31 年,中国需要多久?
根据普华永道的测算,2050 年中国 GDP 为 49.85 万亿美元,美国为 34.10 万亿美元。基于世行估计的人口数据估算人均 GDP,中国在 2050 年的人均 GDP 为 3.73 万美元,美国为 8.78 万美元,差距仍然巨大。
1.3 经济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用来衡量生产的效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规模经济;三是效率改进。从 CTFP(按目前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 TFP) 来看,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但与美国差距仍然较大,不到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一半。
劳动生产率由一定时期内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和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计算得到,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价值来表示。
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测算,21 世纪以来,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从 2000 年的 2023 美元跃升至目前的 8253 美元,而美国的劳动增长率 2000 年就已达到 81316 美元,2017 年已突破十万元大关,为 101101 美元。中国虽然增长显著,但目前的劳动生产率尚不足美国的 10%,生产力有待进一步解放。
2 营商环境与企业实力
2.1 营商环境
企业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营商环境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国务院总理曾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经营环境对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营商环境来看,根据世界银行近五年来发布的 《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营商环境质量虽逐年改善,全球综合排名稳步上升,但与美国的相比仍有很大进步空间。近五年的数据显示,在约 200 个被调查国家中,中国已从 96 名 (2014 年) 上升至 78 名,进步幅度明显,但美国一直稳居前十名。
从具体指标来看,创办企业所需时间是指完成合法经营企业所需程序的历日数。2003 年以来,中国创办企业所需的平均时长为 37.7 天,而美国仅为 5.6 天。同样条件下,中国创办企业的时间成本是美国的 6.7 倍。
通常用企业注册成本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来衡量企业注册的成本,2003 年以来,中国企业注册成本占人均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的平均水平为 6.62%,而美国仅为 0.99%。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注册成本有所下降,但创办企业所需时间成本仍然偏高,综合来看,中国的营商环境还是明显劣于美国。
2.2 企业实力
2017 年世界企业 500 强中,中国上榜公司达到 115 家,其中中国大陆 (含香港在内,不包括台湾地区)109 家,美国有 132 家公司上榜。从企业所属行业结构看,中国的上榜企业主要集中在金融业、能源、炼油、采矿公司和房地产行业,而美国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多元,除了金融、能源类企业,电子、通信、装备制造等行业均有企业上榜。
2017 年中国企业 500 强实现营业收入 64.0 万亿元,约合 9.63 万亿美元 (按照世界 500 强核算汇率 6.6433 进行折算,下同);美国企业 500 强总营业收入达 12.06 万亿美元。总体来看,在大型公司这一企业群体的比较中,中国企业 500 强的营业收入为美国企业 500 强的 79.85%,仍有较大追赶空间。
此外,中国企业 500 强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比为 54.8%,营业收入占比为 71.83%,资产占比为 86.19%,国有经济持续占据主导地位,民间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
3 居民生活水平
3.1 人均 GNI
人均 GNI 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人均 GNI 来看,虽然中国自 2006 年以来人均 GNI 迎来一波稳定高速的增长,但在人均收入绝对值方面依然远远落后于美国。基于购买力平价,截至 2016 年,美国人均 GNI 水平为 58030 美元,而中国仅仅有 15500 美元,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 3.74 倍。
3.2 居民消费水平
从现有数据分析来看,二十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基本保持直线上升的态势,已从 1995 年的 4.98 万亿美元跃升至 2016 年的 12.82 万亿。而中国的个人消费支出起点水平低,1995 年的消费支出总额仅有 0.34 万亿,不及当年美国个人消费的十分之一;2016 年消费支出总额为 4.22 万亿,但不及美国消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从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按照 2010 年不变价美元计算,1990 年以来,美国的人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从 23100.42 美元上升至 2015 年的 35525.67 美元,而中国仅从 1990 年的 205.80 美元上升至 2015 年的 2401.70 美元,两国的绝对差距扩大。综上所述,中美两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十分明显。
3.3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
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可以用来衡量一国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从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中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远落后于美国,2014 年为 419 美元,美国的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稳步上升,2014 年美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到 9402.5 美元,是中国的 22.4 倍,差距十分明显。
4 金融市场
4.1 市场规模
截至 2017 年 11 月 3 日美股 (不含 OTC) 总市值已达 421873.7 亿美元,A 股总市值达 93976.2 亿美元。整体来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较晚,基数较小,年化增长率 26.18%,落后于美国高达 33.78% 的年化增长率,中国 A 股市场总市值仅为美国股市总市值的 1/5。
证券化率是衡量一国证券市场发达程度的指标。国外的证券市场证券化率一般在 40% 至 100% 之间,发达国家的成熟证券市场的证券化率可超过 100%,发展中国家一般维持在 50% 左右。
总体来看美国的证券化率远远高于中国,美国证券化率除 2008 年外均在 100% 以上,而中国证券化率除了在 2007 年达到国 134.08%,其余年份均在 100% 以下,两国存在较大差距。
4.2 市场成熟度
从股票发行和退市制度来看,A 股上市门槛较高且退市制度不完善,IPO 审批制使监管层控制公司上市进程,市场不能通过调节供给来有效对冲市场需求的变动。而美国股票市场实施注册制,且具有完备的退市制度,通过发行人和投资者的价格博弈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从投资者结构看,美国股市由机构投资者主导,推崇长期价值投资。中国的股市由个人投资者主导,投资主体因缺乏专业分析能力而较为短视,羊群效应和非理性特征明显。在散户主导的中国股市,机构投资者多顺应市场短期化投资的特征,并未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这点以从中国奇高的换手率可以得到印证。
投资者结构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美股市的市场走势。综合各股指行情变化可知,美股熊市周期短,牛市周期长,股指有长期上涨趋势,走出明显的 “慢牛行情”,长期来看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而 A 股表现出了典型的牛短熊长特征,上证综指在经历过几轮暴涨暴跌后长期趋势并不明显。
5 科技实力
科技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由于中美两国制度环境差异,传统科技指标因统计口径和标准不具有比较意义,本文选择 PCT 专利数、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和 R&D 支出占 GDP 比重衡量中美两国科技实力的差异。
5.1 PCT 专利
专利合作条约 (PCT) 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是该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最具有意义的进步标志。PCT 对不同国家采取统一的专利评价标准,可以客观反映不同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
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的 PCT 专利申请起步较晚,但近十年专利申请量有较大提升,美国的 PCT 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依旧明显领先于其他各国。截止 2017 年 5 月,美国的 PCT 专利申请量全球占比为 24.62%,中国为 20.27%,仍有差距。
5.2 知识产权使用费
知识产权使用费是专利权人以外的他人在使用专利时向专利权人交纳的使用费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国家的技术盈利能力和产权保护制度。
现有数据表明,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遥遥领先。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按照现价美元计算,2016 年,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收入约为 1222.27 亿美元,而中国该项收入为 11.61 亿美元,仅为美国的 0.95%。可见中国发明专利的盈利能力和美国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也急需加强。
专利申请量与知识产权使用费的严重不匹配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专利实用性较差,普遍缺乏产业化前景;二是中国具有全球最好的新技术产业化条件,很多有产业化前景的知识产权不必出口,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也大多选择在中国实现产业化。
6 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本
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人才基础。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2016 年人类发展报告》 显示,从现有教育成果来看,虽然中国的基础教育成果丰硕,但高等教育仍和美国差距明显。截至 2015 年,美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为 87.00%,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仅有 39.00%,尚不足美国的一半。此外,美国的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也显著高于中国,中美在教育水平上的差距明显。
6.1 教育投入
在教育总投入上,虽然中国的投入不断地增加,但绝对量上与美国还具有一定差距,2010 年中国的教育投入总额仅为美国教育投入的 22.8%, 2016 年 为 45.82%。
在人均教育投入上,中美之间的差距更大。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教育经费水平较低。近 7 年以来,美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保持在在 2500 美元以上,而我国仅为几百美元。2010 年,美国人均教育经费是中国的 20 倍,虽然这个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目前美国仍领先中国十倍左右。
6.2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实力的综合体现。从 QS 世界大学排名来看,中国顶尖高校的整体实力远不如美国。
近三年来,中国平均每年有 32 所高校入围世界排名前 1000 高校名单。2017 年最多,有 39 所,排名最靠前的清华大学位列名单第 25 位;而美国平均每年有 152 所大学入围,2017 年高校数量达 157 所。
中美高等教育的之间巨大差距有历史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国教育水平想超越美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为山九仞, 岂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