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是我们党的自我革命新的伟大工程,思想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经过5个半月左右时间的精心谋划与充分准备,2023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作出了“从今年4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决定。同年4月3日党中央召开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进行了工作部署。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其中,学思想,就是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理论学习是“学思想”的重要途径,是思想武装的重要方法。因此,组织好理论学习,是做好主题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落实“学思想”总要求的重要途径。这里,我讲几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围绕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通过理论学习,系统“学思想”

在党内开展主题教育和集中教育,历来是我们党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有效载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每次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党中央都会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集中教育。这样的教育有: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中央决定在2013年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决定在2019年开展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党中央决定在2023年开展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除此之外,党中央还于2015年组织开展了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要求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为主要内容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于2021年组织开展了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要求的党史学习教育。

回顾分析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内每次组织开展的集中教育,都是“以思想教育打头”,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作为重要内容,在全党深化理论武装,目的在于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现以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之后组织开展的集中教育为例:2013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通过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受到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教育,其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恢复和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探索了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途径;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制度执行力和约束力得到增强;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2019年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调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通过教育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了知信行合一能力;思想政治受到洗礼和锤炼,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得到提振,推动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积极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强化了宗旨意识和为民情怀;重点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消除了一些可能动摇党的根基、阻碍党的事业的因素。可见,上述两次主题教育目的十分明确,部署十分周密,效果十分明显。通过党内主题教育活动中的理论学习,都达到了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目的。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决定组织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也一定会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其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增强党性修养与推进各项工作上取得巨大成就。

二、运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法,通过理论研读,深入“学思想”

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理论学习取得预期效果的基本方法。2022年10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原原本本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真领悟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研读和领悟就是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理论水平的重要方法和要求。读书有不同的方法。相对于阅读导读、概论、简介等辅导读物,读原著、学原文更能在文本上理解作者的原意。毛泽东曾谆谆教诲全党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本人就非常喜爱读原著,从《二十四史》到《资治通鉴》,都一一认真阅读,为我们树立了读原著、学原文的榜样。习近平在插队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里,充分利用劳动间隙和晚上休息时间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原著,奠定了自己深厚坚实的理论、历史与文化功底。如中国作协会员曹谷溪所描述的那样:“习近平几乎视读书如吃饭、饮水一样必不可少,是同样重要的生活内容。”“当时在知青中,读书最多的就是他。”就读书的方法而言,一般可分为泛读、精读和研读。

泛读是指广泛的阅读。通常也指一般性阅读,具有“略读”“粗读”的特征。其优点在于:第一,扩展知识视野,帮助人们了解多种主题,增强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第二,提高阅读速度,帮助人们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第三,了解主要观点,帮助人们学会快速分析归纳作品的主要观点。第四,进行宏观比较,帮助人们分析不同作品的异同。其不足在于:读者可能会忽视对字句段落的深刻理解;不会逐字逐句地理解作品,往往会忽略微观细节。

精读是指逐段逐句认真、精细、深入地阅读,具有“细读”“微读”的特征。其优点在于:精读是以掌握阅读方法、发展阅读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夯实知识基础为目的的读书方法;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一般能够记住并复述作品的内容,理解概括文章的意义。其不足在于:读者可能会感到阅读速度太慢,费时较多。

研读是指钻研阅读,是比精读更为深入、细致的阅读方法,具有“读思交叉”“边读边研”的特征。深学细悟、研机析理,不仅要求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文本的丰富内涵,还需要了解文本针对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意义与价值。读原著、学原文加上悟原理,就是研读。鲁迅在《集外集拾遗·铁流》编校后记一文中曾用到“研读几回”的概念,认为研读不仅能理解书的文本,还有助于理解创作、批评理论。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不仅要熟知,而且要通过不断研究,探索真理,得到真知。因为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在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上,科学地改变世界。精读可以让人熟知,而研读才可能让人达到真知的境界。所以,对于重要文献,研读是人们必须使用的阅读方式。

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党内曾出现过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不良倾向。教条主义也叫“本本”主义,是指在学习中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只言片语、个别论断当作僵化的教条,死记硬背;在运用中生搬硬套现成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理论脱离实际。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看似熟读经典,其实不得要义,没有掌握经典著作中的精髓,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没有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看似也在读原著、学原文,但是没有悟原理,没有把握好世界观和方法论。经验主义是形而下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其特点是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时候,轻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满足于个人狭隘经验;否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不注重学习、不注重用科学理论和知识武装头脑,长期不读书、不看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人把学理论“要精要管用”错误地理解为不需要读原著、学原文。上述两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不良倾向都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要在全党,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中倡导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营造善于学习的风气,着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学习方法而言,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党员、干部不仅要读原著、学原文,更要悟原理。只有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才能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三、实现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深入理论学习,扎实“学思想”

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党章》中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段论述告诉我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者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了党和人民的实践经验和智慧结晶;其创立的科学方法是坚持“两个结合”;回应的主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时代课题;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定位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实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其与实践的关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不仅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更是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在“学思想”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判断能力,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舆论场的误导,不畏浮云遮望眼,做到“四个自信”。曾几何时,作为我们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三化”(即: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有的学界和教育中出现“三失”(即: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被视为“时髦”“学术含量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曾在学术界、舆论场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有些人因对坚持党的领导存在认识模糊,导致在有的地方出现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等问题;一些人在制度、理论、道理、文化以及历史上自信心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经过十余年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这些现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但是,思想上出现的认识和观念上的问题,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长期反复教育,进行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才能从根本上纠正思想问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这就是: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中的“本”,即为根本;而“源”即源头,“元”即元神。正本清源意为要从源头上清理,对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理论、观点,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本”对其进行澄清、批判。固本培元意为巩固根本,培养元神,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培养元神”,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四个认同”(即: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以党的旗帜、党的意志、党的使命为自己的旗帜、意志和使命。通过理论学习,达成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目的。

四、推动“四个本领”养成,深化理论学习,落实“学思想”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四个本领”,是新时代对党的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

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必须自觉认同“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相对于经济高速增长而言,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既为今后发展明确了方向,也是极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会遇到许多从未遇到的难题和风险,作为执政党,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就成为执政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必须加强理论武装,使党员、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真正领悟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熟悉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义,懂得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善于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激发经济活力,促进创新力,提高竞争力,成为处理高质量发展中“卡脖子”问题的“熟练技工”及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必须摆正领导干部与群众的位置。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群众工作,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心甘情愿把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定位为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才能具有提高服务群众本领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在宣传和思想教育中,我们党经历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历史演进。从理论上仔细分析,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分。为人民服务,强调的是服务得周到、热情、温馨,是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权利和利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则更强调的是把人民摆在“至上”“高于天”的位置。服务要自觉主动站在人民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而不只是停留在满足人民提出需要的被动服务。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必须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准确把握群众所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解困服务。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必须提高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能力,充分发挥群众自治能力,把社会基层建设成为和谐的有机社会。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必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赢得民心。提高服务群众本领,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沉得下身子、迈得开步子,具有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

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必须深刻认识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时代。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正在增加,我国的周边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迹象,世界已进入风险易发、高发期。这些无疑需要中国共产党运用中国智慧应对和化解可能的风险。国内,我们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出现了一些未曾遇到过的新困难和矛盾。这些都需要我们党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武装,增强防范化解风险意识,有备方能无患。风险意识不仅是领导干部的使命责任要求,也反映出其智慧能力的水平和主动作为的自觉。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加强科学思维的培养,而科学思维需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培养。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是我们党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思想方法。提高防范化解风险本领,要树立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智慧。敢不敢于面对风险迎难而上,防范化解风险,对领导干部也是考验。有的人不愿管,缺乏担当精神,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平稳任职”“安全着陆”最重要;有的人不敢管,自信不足,担心自己没有能力和本领管不了;有的人不会管,缺乏政治智慧,不仅没有防范化解得了风险,反而引发新的问题,使风险加重、蔓延。风险往往具有较强的隐匿性甚至突发性,对于领导干部的防范化解本领有很高的要求。我们党要认真汲取我国历史上防范化解风险的经验与教训,精准预判风险走势、把握危机萌芽,善于化“危”为“机”。当危机来临时,我们党要果断出手、精准拆弹、遏制蔓延、协同防控,达到总体可控目的。

提高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必须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质。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只有经过斗争,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化解发展中的矛盾。党员、干部激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既需要理论学习,也需要在实践中淬炼;既要与自己的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也要与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困难和重大矛盾作斗争,用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

五、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联系实际开展理论学习,针对性“学思想”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开展理论学习必须紧密联系“四个伟大”的实际,以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体党员、干部和全国人民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也存在“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中,既包括思想认识领域的问题,比如对党的领导的认识模糊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问题,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问题,社会和网络舆论场导向混乱问题,“四个认同”程度参差不齐问题;也包括政治领域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党的领导不力问题,政治信仰动摇问题,“四风”问题,干部特权、腐败问题,国家安全存在短板问题;还包括经济领域问题和民生领域问题,比如经济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经济领域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民生保障存在薄弱环节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坚持以突出问题为导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从而“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党的领导是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政治保障和主心骨。宏伟蓝图的实现,使得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了十分紧迫的任务,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并就解决“独有难题”提出了六个“如何始终”(六个“如何始终”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这些“独有难题”,是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绕不开、回避不了的难题,是必须迈过的“坎”,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怎样理解这些“难题”之所以“独有”?

第一,这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分不开。作为“两个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所以是难题,难就难在始终上!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如一不改初心,贵在持之以恒,不畏艰难险阻,不被名利诱惑,为使命而奋斗。

第二,这与我们党的“大党”规模分不开。大党的党员人数众多,具有规模优势,但也容易产生问题。只有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才能发挥大党的作用。没有“三个统一”,其“矢量和”就会因为不能“同向同行”而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对冲”“内耗”现象。这也是为什么要求党员干部拥护“两个确立”,并把它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的重要原因。在现实中,由于党员人数众多,每位党员的成长阅历千差万别,又是身处和平建设的环境中,做到“三个统一”难度很大,这就需要不断通过党内集中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和觉悟,从解决统一思想的难题入手,提高“四个认同”,进而达到解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目的。时代是不断变化的,统一思想的工作也需要与时代同步,在不断认识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矛盾的进程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破解“始终”之难题。

第三,这与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分不开。作为领导着世界上人口规模巨大、国土自然条件复杂、经济总量第二,发展处于不平衡不充分阶段的大国的执政党,承担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与使命。这就要求执政党及其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在上升,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关键时刻,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巨大风险挑战会接踵而至;国内在实现中心任务、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也将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这些风险和挑战、困难和问题,将会长期伴随着我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受“四大考验”(即: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持续地提高“四个本领”的养成,向时代和人民交出经受住“四大考验”的合格答卷。

第四,这与我们党的使命要求分不开。如何把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进而把施工图、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这就需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鼓干劲、不懈怠,撸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我国地大物博,但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党员、干部干事创业需要树立科学精神,要根据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清轻重缓急,既要符合全国一盘棋的总体要求,又要有创新的勇气和创业的胆略,把“一域”的事情办好。如何统筹协调好全国与地域的关系、干事与创业的关系,这对地方上的党员、干部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难题和考验,需要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第五,这与新时代我们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分不开。我们党要永葆先进性,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就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应对“四大危险”(即: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反腐败斗争依然还在路上:腐败案例仍有增加,涉案领域还在扩展,涉案金额还在上升,涉案人员职务提高,腐败始发年龄段下移,腐败“窝案”和家族式腐败增加,案情隐蔽性增加。这些现象说明,腐败对干部的腐蚀性和传染性很强,反腐斗争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第六,这与我们党的作风分不开。在党内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弘扬正气,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这是保持党的优良作风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保持先进性的环境保障。之所以把它列为难题,是因为这“三种关系”往往与个人的利益相联系。当利益的诱惑难以被抵御的时候,有的党员、干部往往就忘记了党章的要求,忘记了入党时的誓言和初心,把同志关系变成不清不爽的派别、山头关系;把上下级关系变成不规不矩的人身依附关系;把政商关系变成利益勾连关系。这些现象,严重败坏了党内风气,毒化了党内政治生态,破坏了党内团结,损坏了党的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削弱了党的战斗力。通过学思想、强党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破除与党的优良作风相悖的关系网,建立新型的“三种关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六、在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一体化中,系统开展理论学习,巩固“学思想”

学思想,与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也是不可分割的。因此,要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相融合,在一体化中加以推进。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也不会有科学的决策,更不可能推动伟大事业的发展。理论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形成的理念,都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调查研究就是对实践检验成效的重要提取方式之一。我们党的主要领袖历来十分重视调查研究。193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兴国第十区对八个家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查,调查了各阶级在土地斗争中的表现。调查会是“活泼有趣的”,“每天开两次甚至三次,有时开至很夜深”。在此之前,1927年1月到2月他用了32天时间,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3月撰写完成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有力的证据答复了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提出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一著名论断,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1930年5月,他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进行调研,用翔实的数据,对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运输、商业状况、土地关系和土地革命情况进行了客观真实的介绍,把寻乌的各种阶级关系详尽地展示出来,为我们党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毛泽东同志的调查研究,体现了躬身入局、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尊人民为师、实事求是的风气,给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非常重视调查研究,他从河北正定担任县委书记起,一直到中央工作期间,都坚持深入到第一线,接触最基层的工人、农民、军人和知识分子,进行调查研究。他说:“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他还总结出调查研究的“五字诀”,即:深、实、细、准、效,提出要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工夫。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把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理论学习、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推动发展。《工作方案》要求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这就要求在调查研究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把发展中的问题、困难、矛盾、症结都找出来,把成因分析出来,为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智力支持。推动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我们党要通过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搞清楚当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来,经济领域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形成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原因,进而研究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的方案;要深挖制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上,改进工作作风,不懈怠、不推诿,通过创新推进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检视整改是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检视是指检验查看。检视的目的在于主题教育要对照党中央提出的总要求和作出的决策部署进行检验、查看,不仅要总结经验,而且也要检视问题找差距,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作为整改的依据,以保证主题教育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总要求进行,达到预期效果。所谓整改是指整顿改革。整改的目的在于抓落实促成效,使主题教育总要求中的“重实践、建新功”真正有效地落到实处。要真检视问题,建立清算台账;真解决问题,逐项整改销号,让检视成为破解问题的“利剑”。检视与整改是相互联系的。检视要深,整改要实。做好检视整改:一要明确检视整改目的,即促进主题教育的有效开展。二要把握检视整改标准,即以党的有关文件为依据,依章依规进行。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四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做好主题教育工作,认真做好整改。五要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达到党内团结,推进工作上新台阶。主题教育工作部署中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不划阶段、不分环节。这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主题教育,通过问题导向、目标(总要求)导向、价值导向,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融合推进,克服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抓好重点。因此,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虽然内容不同,在功能上有所分工,但是,不能把它们作为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加以区隔,而需要把它们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取得实际成效。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