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伟大建党精神”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的,他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此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都重申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成绩鼓舞人心,前景催人奋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借此机会,围绕如何更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出色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精神优势和道德优势,内蕴着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顽强意志和优良作风,决定了能够跨越百年历程而薪火相传。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百年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永恒主题,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尊重社会历史规律,认清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产生了“五大历史意义”,积累了“十条历史经验”。“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最大底气和历史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成就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越是任务艰巨,越是形势严峻复杂。在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乘风破浪、一往无前,“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加需要我们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保持历史主动,更加离不开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鼓舞和凝聚。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坚持不懈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锤炼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更大奇迹。

(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国际形势的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分化失衡,全球供应链危机愈演愈烈,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呈现蔓延态势,“逆全球化”行为仍在不断作祟,地缘政治博弈和军事冲突此起彼伏。这一切对我们完成“十四五”时期任务规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构成了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优势和条件,也面临着防疫压力加大、消费需求收缩、财政收支矛盾等不少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全党全社会必须坚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准备应对更为艰巨的风险和挑战,勇于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和斗争。只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搞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解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重大命题,才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通过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不断应对变局、培育新机、开辟新局,落实“三新一高”的要求,“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必然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前提是要持之以恒全面从严管党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党的先进性不是天生的,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始终秉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特质,才能在艰难困苦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遭遇失误后拨乱反正,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自觉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实现了从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日新月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社会变迁。当下,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十分复杂,要求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的红色血脉中汲取营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从而不断把伟大社会革命推向前进。

(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发展演进。“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当前,公民思想道德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风貌,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养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公民道德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凡此种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就需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传承和践行融入强化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养成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引导公民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真谛,涵育道德品行,陶冶道德情操,提高道德素质。

二、准确把握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一)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问题。”得益于十月革命胜利的现实启蒙,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希望和曙光,把“师夷长技”的目光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转移到了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李大钊连续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热烈赞扬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前后,一些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团体和刊物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和创办,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五四运动以后,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李达、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等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同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新村主义、泛劳动主义、改良主义、修正主义等形形色色社会思潮的比较、鉴别和斗争中,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并且同工人运动相结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最终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7月正式成立。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也孕育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源头和理论基础。“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规定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本质和政治品质,伟大建党精神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直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和时代飞跃,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然,没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思想引领,就不可能有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发展,而伟大建党精神拓宽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认识,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表现形态和科学内涵,并成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动力。

(二)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在五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而又坚韧挺拔,历经风雨而又愈发坚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基因血脉、增强中华民族自强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客观、礼敬的态度,对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扬弃中继承、在转化中创新。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伟大建党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涵养沃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因子中去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在伟大建党精神中都得到了传承发展,并为其提供精神涵养。由此可见,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互嵌交融,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坚守和再造,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合理因子,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光芒,扩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三)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精髓和前进方向,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境界和强大意志,为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走在时代前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养料。正因为如此,伟大建党精神中体现着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承载着共产党人的精神遗传密码和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而伟大建党精神统摄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通过学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而理解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更加“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搞清楚党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就能够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汇聚思想动力,使人们在共同价值观念中沿着同一方向、朝着共同目标奋斗。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滋养伟大建党精神的甘泉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不断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伟大建党精神更易于被公民所理解和掌握,并内化为自身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踔厉奋发

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中铸就的不朽精神丰碑。在“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一问题上,我们不仅要从思想理论上来理解和把握,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立体化’而非‘平面化’、具有一定内容结构与理论逻辑的‘精神统一体’”,而且更关键的是要思考和探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把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力量和实际效果,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这一精神旗帜在现实实践中真正落地。

(一)深化研究阐释,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理论指引

伟大建党精神命题的提出为学术理论界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并很快成为学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囿于各种因素,尽管伟大建党精神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还有不足。大多数研究成果都是聚焦于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逻辑、内涵结构、价值意义等方面,这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但是,对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辨证实质和具体路径等研究还不充分。因此,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学术理论界新的研究课题,仍然存在着广阔的研究空间,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一是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伟大建党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发展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是如何深刻地改变中国和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丰富发展的,从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真理价值和实践力量。二是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逻辑。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搞清楚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必然性,搞清楚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沧桑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群众信任拥护的历史必然性。在深刻领悟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把握历史发展主动的同时,理解和认识伟大建党精神演进传承的结构功能体系,特别是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探索和艰苦历程为分析视域,阐释好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源的理论品格和实践力量。三是深入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逻辑。当前,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理解的重要切入点,就是要在理论层面阐释好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间的关系。要深入分析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互动规律和作用对象,进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势。总之,只有从理论、历史、现实三个维度阐释好伟大建党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自觉。

(二)加强社会教育,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思想支撑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明确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内在结构、时代价值和功能作用,增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员干部武装起来,把人民群众凝聚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和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要进教材、进课堂,还要进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头脑。通过对象化、分众化的理论教育,帮助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的真理性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越来越高,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与此同时,要创新学习教育手段和话语表达方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把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融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之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加强党史、国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持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和常修课。而学好党史、用好党史,仅仅靠一次集中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践行伟大建党精神是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党史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资源”,综合运用集中宣讲、专题培训、媒体宣传以及“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发挥革命英烈、时代楷模示范引领作用,以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深刻领悟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深刻认识贯穿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从而引导党员和人民群众赓续好红色基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各种社会思潮冲击和意识形态斗争复杂的背景下,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到“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三是把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曾经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不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很大危险。精神文明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特别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加强和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根据不同阶层群众的情况,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把伟大建党精神丰富的“营养”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之中,回应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人民群众思想的疑点,引导社会各方面进行正确判断,坚持正确方向。有关部门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道德实践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使伟大建党精神进入人民群众的思想,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

(三)注重濡染熏陶,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文化涵养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始终以科学和客观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而又弃其糟粕,扬弃转化而又继承创新,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绽放出璀璨光芒。毛泽东强调:“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沃土。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必须全面深入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进程同频共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濡染滋养伟大建党精神,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提供不竭的文化活力。一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注重把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智慧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呈现“中国作风”“中国气派”。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以真理的力量激活中华文明的“合理内核”,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意蕴和价值魅力。因此,要自觉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地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土壤,使之受到中华文明精神的血脉滋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凸显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国特点”,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加贴近中国社会,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和日常生活,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使全体人民身体力行、赓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二是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是一个协调推进的过程。“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践需要,守正创新、固本培元,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在不断挖掘阐发中国文化的基因理念、概括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过程中,展示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和活力源泉,使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更有成效。需要进一步阐明的是,不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伟大建党精神,都延续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成为百年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能。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征程上,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众志成城、团结一致、埋头苦干的生动局面,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集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