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互联网。避讳词只是起避讳的含义,但不可取代本意.

前两天我们写了一篇 《请给姓 “操” 的孩子起一个温柔的名字》 的文章,讲述了 “操” 这个姓氏的来龙去脉,乍一听 “操” 这个字,可能有很多人都皱起了眉头,但其实,“操” 这个字本身是高风亮节的意思。

确实如此,如今我们拿来调侃的 “操” 字,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代的字典上,都是寓意美好的褒义词,孔子曾写过 《幽兰操》 来赞美 “幽兰” 的高风亮节的节操。

那么为什么,这个美好的字后来会 “衍生” 出了其他的含义呢?说到底,这是和中国的性教育有关。

而且,原本 “岁月静好”,后来 “污力滔滔” 的字词可不止 “操” 一个。

众所周知,中国人一直以来羞于谈论性,我们初中时候教卫生知识,都是男女分开,教师们往往敷衍了事,一谈到性器官,就喜欢用相近的字词来代替,更别提一些 ML 词汇了。(但本质上来说,这是对汉字的不尊重~)

而 “操” 就是其中一个。“操” 原本应该写作 “肏”,上入下肉,字形为上下结构,属会意字,本义指 ML,引申义指忽悠。

如果查字典,你会发现,“肏” 字的释义为:肏是典型的会意字,意思是进入肉里或有肉进来。这里的 “肉” 字指的是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 ML 器官。

而 “操” 字的释义为:本义为手拿着,握持。《说文·手部》:“操,把持也。从手,喿声。”

“操” 用在汉语词汇中指的是 “手持、拿着” 的意思,用在姓名之中指的是 “高风亮节,有节操,有操守” 的意思。

也就是说,“操” 这个字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寓意美好的褒义词,但自从人们为了避讳,将这个字代替了 “肏” 字之后,“操” 就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了起来,变成了一种 ML 的意思。

而且,在各地方言里,“操” 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所以说,原本多种释义的 “操” 被单一的解释,实在是一种悲哀,这里,我们要为这个字正名,恢复它本来的含义,并恢复它多元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讲讲广东方言里边的 “操”。在广东部分方言里,“操” 的含义是 “锻炼、操练”,比如一个人说自己在健身房里操的很爽,意思是在健身房里锻炼的很爽快。

其次我们来讲讲台湾方言。在台湾方言里,形容一个女孩坚强、吃苦为 “耐操”。曾经由邱泽参演的电视剧 《小资女孩向前冲》 里,演到杏仁被迫离职的时候,就有朋友夸赞杏仁耐操,意思是忍受能力强,毅力强。(这个叫法不仅台湾有,在一些豫南和陕西、山西的小镇里,也有。)

最后讲一下江淮地区,有些江淮人把用筷子拾取面条的动作叫 “操”。这个应该很好理解,用筷子拾取碗里面条的动作就有很多种叫法,山东叫做 “叨”,河南叫做 “夹”“捞”,部分江淮人叫做 “操”,但本质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

多字表达同一个意思在汉字中并不罕见,“操” 只是'肏"的替代词之一,完整的避讳链条是:

「艹」 代替 「草」,用 「擦」 代替 「草」,用 「草」 代替 「操」,用 「操」 代替 「肏」。而 「艹」「草」「擦」「操」 全部都是 「肏」 的避讳词。

也就是说,“操” 的确是高风亮节的词语,和 ML 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是避讳的结果。(希望你没有看晕~)

同样,我们经常说的 “日”,也是避讳的结果。

“日” 是 “入” 的避讳词,大概是宋末元初时期,“入” 由进入义引申出来交媾义,如元初南戏 《宦门子弟错立身》 第五出:“悲秋生在脊梁上,你好难入。”(请注意:悲秋指的是女阴)

又如鲁迅 《风波》 所言:“七斤直跳起来,捡起破碗,合上检查一回,也喝道:入娘的!” 在这里,“入” 就是交媾义。

上文中写道:“操” 和 “肏” 是同音,所以才成为了它的替代词,那么 “日” 为什么会成为 “入” 的避讳词呢?这就要追朔到古代的语音学了,《古今图书集成方言江宁县》:“入之音本与日同也,而作肉音,与本音谬,而呼相沿者也。”

意思是,“入” 的本音读 rì,两字同音,于是用 “日” 来代替 “入” 也就不稀罕了。但是,“日” 虽然成为了 “入” 的避讳词,并不代表 “日” 就代表了 ML 的意思,从古至今,“日” 的本义都是 “太阳、时间”,孔子曾写作 《两小儿辩日》,其中的 “日”,指代的就是太阳。

除了 “操”“日” 之外,很多词语都在时光的演变之中衍生出了其他 “不可名状” 的含义,单字如撸、干、鸟、茎等,词语如肥皂、木耳、黄瓜、菊花、鲍鱼等,动词如同吹箫等,拟声词如啪啪啪、嘿嘿嘿等,本义都不大有与 ML 相关的含义。(隔壁老王也带有某种调侃色彩,但它无法分类~)

这些词被搞污之后,很多含有这些词语的成语、诗词都会变得污力十足。一些本义都是赞扬与褒奖之意的成语、诗词,倘若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刻意去往 “污力滔滔” 的方向想象,那么……这些词汇就变得有些一言难尽啊!

比如,下边的这些文字,看似 “污力滔滔”,实则 “岁月静好”,然而,有些人只从中读出了 “污力滔滔” 的含义。所以,在这里,我需要也把它们 “岁月静好” 的一面拿出来分享,还原它们本真的面目。

常见并且容易被误解的看似 “污力滔滔” 的词语、成语,它们有:

搦管操觚

(出自南朝·陈·周弘让 《答王裒书》)——形容文采好

上根大器

(宋·江公望 《念佛方便文》)——形容天赋高

大含细入

(出自汉·扬雄 《解嘲》)——形容博大精深

体大思精

(出自 《狱中与诸甥侄书》)——形容著作宏大而精致

其中,搦管是提起笔的意思,觚是古代用来书写的木简;根、器指的是智慧,上根是上等的智慧;大含细入是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 的缩写,一种简化的流行写法;体指的是体制,精指的是精密,也就是规模宏大,思虑精密的意思。

看似 “污力滔滔” 的诗词,它们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译文是: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杜甫——《初月》) 译文是:院前有白露,菊花在不知不觉中挂满了露珠。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孟郊——《感怀》) 译文是:如何弯弓射箭,不让鸟巢倾倒?

其中的吹箫是指吹一种名为 “萧” 的乐器;菊花指的是秋天时节开的一种花卉;操弧的意思是弯弓射箭,操是手持,弧是一种射箭的工具。

最常被人们拿来恶搞的文章句子,大概就是: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

(欧阳修——《卖油翁》) 译文是: 康肃公问道:“你也会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这句话想必我就不用解释了,就是译文的意思,射就是射箭,精指的是技巧精湛,手法熟练的意思就是熟能生巧。

以上的这些字词、成语、句子,可以 “岁月静好”,也可以 “污力滔滔”,就看你从什么角度去解读。不过,我们如何引申和联想是我们自己的自由,但不可混淆了它们本来的含义。

就好像是 “操” 这个姓氏一样,“操” 这个字只是 “肏” 的挡箭牌,并没有任何 “污力滔滔” 的含义,当它出现在名字里边的时候,含义是高风亮节,几乎没有其他的释义。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那些本来 “岁月静好” 后来 “污力滔滔” 的字词,拿来调侃一下不过分。但是,如果在调侃的过程中,将它在无形之中替换成为其它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汉字的不尊重。

因为,避讳词只是起避讳的作用,但避讳的含义永远都不可以取代它的本义,这是对汉字的尊重,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尊重,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唯有不迷失自我,才能获得本真。

《当 “操” 取代 “肏”,我们的文明去向了何方?》 有 6 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