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心向党” 让新业态新就业群体 “双向奔赴”
近年来,水灵县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新路径,聚焦组织有力、学教有效、可为有为,实施新兴领域党建 “新心向党” 行动,努力把党建工作做到新就业群体心坎里去。
聚焦 “组织有力” 筑牢 “新” 堡垒。
坚持 “抓行业就要抓党建”,将民政、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纳入两新工委领导体系,细化制定工委运行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构建起新兴领域党建工作 “四梁八柱”。采取 “行业+属地” 抓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摸排,建准建实 “五个清” 台账,通过 “单建+联建+帮建” 形式,实现新业态党组织应建尽建。对暂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按照 “个人申请—党委初核—组织部复审—岗前培训—发放聘书” 程序,选优配强党建指导员,出台专门考核管理制度,统筹做好联系职工、推优入党等工作。制定行业代表列席工委全会制度,精准把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刚性需求和柔性需求,建立目标、任务、措施、责任 “四张清单”,全力打通凝聚服务 “最后一公里”。
聚焦 “学教有效” 引领 “新” 方向。
针对新就业群体 “时刻在路上”“时刻在网上” 特点,广泛开展 “支部共建、政企联动” 活动,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村 (社区) 与新业态党组织阵地共享、理论共学、活动联办。探索 “互联网+” 学习教育模式,建立 QQ、微信 “指尖课堂”,落实党建指导员担任学习辅导员,开展线上主题党日、视频微党课活动 80 余场次。发挥 “党校姓党” 根本属性,组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开展党的创新理论、经营管理、职业发展等专题培训,严格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累计教育培训党员 400 余人次。加大新兴领域发展党员力度,拿出 20% 的指标向新就业群体倾斜,切实推动 “双向培养” 走深走实。
聚焦 “可为有为” 激励 “新” 担当。
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进楼入院、直接接触群众等优势,实施城市基层治理 “微网善治” 行动,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到社区报到,通过聘任为兼职网格员和推荐担任单元长、楼栋长等形式,有效增强职业认同感、荣誉感。成立由快递小哥、外卖送餐员为主的 “犍路先锋” 志愿服务队,制定 “网格事务服务员”“沟通联系联络员”“问题化解协调员” 岗位职责,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上报、社情民意传递等 5 个方面 17 项服务,累计服务群众 700 余人次。加大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注力度,积极推荐参加省市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获评省级 “最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1 名,有效激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投身改革、推动发展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