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跑出乡村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水灵县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围绕 “生态立县、生态兴县、生态优县、生态强县、生态富民” 总目标,依托 “五好两宜” 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不断盘活县域特色乡村旅游资源,以 “党建+” 模式跑出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度”。

飞云村地处清水河县腹部地带,森林资源覆盖率高,紧邻风光秀丽的石峡口水库、摇铃沟生态观光区,树草丰茂,遮天蔽日,绿荫缤纷;村内泉水叮咚,溪流潺潺,素来有 “不是桃源却胜似桃园” 的说法,是盛夏之季游客避暑纳凉的理想之地、休闲度假的养生之谷。村内的 xx 度假区作为全县连续两年的重点实施项目,是清水河县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党建+顶层设计”,绘就产业发展图。

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 “谋划”,重点在 “可持续”。清水河县坚持 “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系统谋划” 的工作理念,在深入实地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深挖飞云村的 “山水土气” 和 “人文底蕴”,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建设集天幕烧烤、星空露营、垂柳鱼塘、水上游船、窑洞民宿等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区,创新性开发童趣采摘、花草园艺、森林探险等具有内涵的主题游、品质游、体验游特色活动,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实现 “乡村变火、产业变活” 的转变。自 2023 年 6 月对外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民间团体、学生教师 5 批次,接待游客近 600 余人次,通过农家乐、土特产销售等方式为周边村民增收 1 万余元。

“党建+互联互通”,锻造资源共享链。

立足乡村山水资源禀赋,建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纵向联动工作机制,通过部门联席会、工作调度会等方式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畅通各部门间职能协作,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的互联互通。采取 “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结对共建” 等多种形式,加强沟渠区域内各基层党组织的横向统筹协调功能,充分发挥联建联动作用,实现区域内党建、人力、物资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筹调配, 实现 “以点带面” 的链式反应。2022 年以来,全县各部门对 xx 休闲旅游度假区累计投入资金 680 余万元,建设完成海红果、蛇果等特色采摘园 30 余亩,景观鱼塘 72 亩,露营帐篷 6 顶,星空屋 2 个,儿童游乐区 1 处,观光栈道和人行步道 1.5 公里。

“党建+精细管理”,托起群众致富梦。

规划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基础,精细管理是增收致富的法宝,清水河县坚持 “县委统一管理、乡镇党委属地管理,基层党组织直接管理” 的三级管理体系,从设施维护、环境保洁、安全保卫、绿化养护等方面不断提升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推动产业可持续良性发展。同时主动邀请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为县、乡、村三级干部以及农技专业人才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提升项目管理运营工作水平。度假区建成以来,累计设置保洁员、引导员、安全员等公益岗位 13 个,推动周边农户开设农家乐 10 余家,可同时满足 200 余人的就餐和住宿需求,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有效增加了农户收入。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