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三式三重” 模式赋能干部培训

近年来,水灵县紧扣干部培训 “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性需求” 的不同特点,探索推行 “三化、三式、三重” 培训模式,从规范管理、督学考核、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拓展培训质量的内涵、培训方式的外延,全面提升干部培训工作质量。

“三化” 模式鲜明个性需求,量身定制彰显鲜活内容。

注重 “差异化” 设计,着力解决 “千篇一律” 的问题。把干部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差异化设计培训内容,确保一个班次突出一个特点、鲜明一个主题。开发 “专业化” 课程,着力解决 “老生常谈” 的问题。着眼业务提升,精心开发 《成渝地区 “双城经济圈 “的政策红利》 等 17 个专业课程,解决部分干部发展经济能力薄弱等短板,确保每期培训班都是优质班、精品班。实施 “本土化” 对接,着力解决 “学用脱节” 的问题。建立 36 名优秀乡土专家、领导干部、行业能手组成的本土化 “客座” 师资库,重点打造 5 大类别 10 大现场教学点位,通过现场授课答疑、一线参观学习等形式,力促培训的重要内容、难点问题在一线掌握、一线解决。

“三式” 模式强化教学互动,学干结合激发内生动力。

开展双向式评分,变 “单方考” 为 “双方考”。每节课后,参训学员对教师授课质量从 5 个方面量化打分,督促教师提高讲课水平;培训结束后,班主任对学员从 3 大方面 8 个子项量化打分,记入个人培训档案,督促学员自觉认真学习。开展互动式调研,变 “一头热” 为 “两头热”。每期培训班围绕经济社会热点难点确定数个调研课题,由 3~5 名教师带队到乡村、企业调研,使学员在调研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在指导课题中丰富教学经验。开展抽签式交流,变 “被动听” 为 “主动讲”。日常交流实行半天分组、随机抽签,班主任现场点评;专项交流实行全员拉通、随机抽签,邀请有关领导现场点评,变学员 “台下被动听” 为 “台上主动讲”。

“三重” 模式破解学风难题,从严管理提升干训质量。

训前重纳谏,构建培训计划生成机制。通过发放信函、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科学确定、及时下发年度 《干部培训计划》,确保重点突出、安排有序。训中重考核,构建培训学风建设机制。完善 《干部培训管理 “16 条” 制度》,从严整治学风纪律;评选推荐优秀学员,由组织部门纳入后备干部库管理,适时安排到重点岗位挂职锻炼、培养使用。目前挂职锻炼 30 余人、提拔重用 19 人。训后重通报,构建培训奖惩逗硬机制。及时将学员参训情况通报至选派单位、抄送县委政府有关领导参阅,今年已发出专项通报 6 期;将参训情况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考核,适时评选干部调训先进集体,合力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