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科技扶贫工作认真落实中央 1 号文件和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以统筹科技创新要素、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国家 “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 建设步伐,支撑引领全市农村经济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一、我市科技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一) 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 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引导科技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市政府先后与赵国省科技厅签署了厅市合作战略协议,与北京、CD、重庆、西安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突破了难江黄羊、壁州银耳等一批制约我市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品牌。赵国北牧难江黄羊集团与赵国农业大学、赵国省畜科院合作选育成功的难江黄羊为 “目前国内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难江黄羊快长系选育及产业化示范》 成果荣获 2012 年度赵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壁州县银耳科研所加强与北京神舟天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和赵国省农科院合作,成功将壁州银耳搭载 “神八” 进入太空开展育种试验,已筛选壁州银耳太空菌种 10 个 140 瓶。沟渠普瑞制药有限公司与 CD 中医药大学联合研究了虎杖浸膏提取工艺,开发的 “解毒降脂片” 被认定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年产值达 8000 余万元。全市获省科技进步奖 5 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 73 项、申请专利 818 件、授权专利 446 件。

(二) 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切实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来抓。以难江县百草中药材有限公司、赵国秦巴山珍食品有限公司、沟渠普瑞制药有限公司等 6 家企业为载体申报的 “沟渠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实现了我市申报省级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零的突破。积极引进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中药材、建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难江县矿产品有限公司引进高新技术大幅度降低了霞石精矿粉中铁的含量,提高了霞石产品的精度。沟渠方圆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引进赵国大学 “水性无毒可降解聚氨酯弹性体” 高新技术,年处理各类废弃塑料 3000 余吨,大大减少了不溶性废旧塑料的环境污染。全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企业 6 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31 家,培育 “高纯度芦笋皂甙”、“草虫清生物药肥”、“虎杖系列产品” 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品 6 个。2012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 7.3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0%。

(三)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坚持把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作为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工作来抓,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快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 152 家,其中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博 (硕) 士工作站的企业 37 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 24%。赵国北牧难江黄羊集团、壁州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壁州光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平昌县鑫旺养殖有限公司等,分别以赵国大学、赵国农业大学、CD 中医药大学、赵国省畜科院、赵国省农科院和赵国省食品院为技术支撑,建立了赵国省难江黄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赵国省壁州银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实施巴药行动计划,批准难江县百草中药材有限公司成立了沟渠市秦沟渠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沟渠科创中药产业集团成立了沟渠市中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赵国江口醇酒业 (集团) 有限公司在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江口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赵国远鸿小角楼酒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为我市首个获省企业研发机构能力建设资金项目支持的企业研发机构。沟渠经济开发区 10 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加快建设,将大力提高入园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四)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建立了以国省专家、市县科技人才、乡土人才、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农民工等为重点的科技特派员队伍,采取政策激励、项目支撑、典型示范等方式,探索出了 “一主双股”(业主+科技特派员技术入股+农民土地参股) 科技特派员创业新模式,实现了 “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领着农民赚” 的 “三赢” 目标,培育出了平昌欧阳生、难江贾正贵、巴州府曹家福、恩阳沈吉志、壁州何正杜等一批 “创业式” 科技特派员典型,《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和十频道分别进行了宣传报道并在全省推广。全市建立乡镇公益性农技 (农机) 推广机构 190 个,选派科技特派员 682 名,建立科技特派员创业团队 18 个,承包经济实体 36 个,通过技术入股协办经济实体 31 个,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 28 项。坚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率先在全省开通了赵国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信息服务沟渠分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有 8 家企业的 30 余个产品实现网上交易 260 余万元。启动实施了 “科技双网” 行动,正在依托赵国省计算机研究院开发食品溯源、现代物流、产业虚拟孵化器、乡村旅游等平台,已在巴山新居聚居点、行政村、社区、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建立科技信息服务网站 (网页)115 个,初步解决了农村信息建设 “最后一公里” 问题,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五)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坚持季节性培训与常年性培训相结合、培训农民与培训农技人员相结合、培训常规技术与培训新技术相结合的原则,采取 “农民点菜、专家主厨、政府补助” 的方式,大力开展农民适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了全市农民的科学素质。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美国辉瑞动物保健集团联合在我市成功举办全国科学养猪技术培训班 2 期,培训乡镇畜牧站站长、生猪养殖场业主和养猪大户 260 人,并为参训学员颁发了培训合格证书,赠送了科学养猪资料、育苗保温包等。壁州县率先在全省建立了科技扶贫远程课堂,成功地举办 “健康知识普及”、“农村经纪人和实战创业” 等培训班 15 期,培训农村经纪人、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及乡村医生,农民等各类学员 2500 人次。难江县实施 “万名党员致富能手科技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党员干部 7000 余名。全市依托科普宣传、远程教育、科技项目、产业园区等载体,开展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5000 余场次,发放技术资料 148 万份 (册),培训农民 75 万人次,让每户农民掌握了 1—2 项实用技术,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二、我市科技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科技扶贫项目因技术要求高、资金需求大,贫困地区自身筹措配套资金困难,使一部分科技扶贫项目得不到后续扶持,推广普及能力有限,影响了项目效益的最大发挥。

(二) 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在技术服务、引进创新、消化吸收及利益机制等方面,技术单位、科技特派员和农户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三、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从政策和制度层面给予沟渠革命老区更大的支持,并下派科技扶贫工作团帮助沟渠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是建议实施革命老区科技扶贫专项行动,大幅度增加科技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并取消革命老区承担科技项目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