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长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讲稿

同志们: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凸显了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走出思想的“舒适圈”、突破视野的“熟悉圈”、跳出查访的“忽悠圈”、破解调研的“空转圈”,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推动调查研究更好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服务。这里,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第一,要走出思想的“舒适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欲事立,须是心立。”调查研究既是跑腿“力气活”,也是解剖“技术活”。党员、干部离开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深入前沿一线,难免滋生思想阻力。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遇事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不想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面对基层复杂多变的工作形态,怵头犯难、畏首畏尾,不敢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存在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在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面前,跟不上节奏、理不清思路、打不开局面,不能走出“舒适圈”去调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勇于突破不想、不敢、不能的禁锢,主动走出“舒适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守“蹲下看蚁”的精神,保持“解剖麻雀”的态度,夯实“不留尾巴”的作风,聚焦问题、真调真研,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攻坚克难,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对调查研究中可能不期而遇的难题积案、顽瘴痼疾,放弃躲闪绕行、拈轻怕重的念头,做好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的准备,设定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预期,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思路破局,用新办法开路,真正为谋事夯基,为成事铺道。

第二,要突破视野的“熟悉圈”,找准问题、摸透实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调查研究只有远近都去、好坏兼听,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痴迷于“熟悉圈”里搞调研,组织座谈访谈,习惯找熟悉的代表委员、认识的朋友同行,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观点办法陷入同质化,既缺新意又缺实意;开展问卷调查,偏爱微信群、朋友圈,指尖功夫下的很足,结果收效甚微;外出走访调研,凭借私人感情,乐于找熟人单位,“走场子”“抄方子”,皆按“脚本”行事,把调研当成“调演”。这些调研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内容空空,无法真正摸透情况、找准问题。党员、干部要尽量避开“熟悉圈”,打破视野局限,察得实情、获取真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到问题多、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矛盾风险多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为补齐短板、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破题解难,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以各地之长,补本地之短,创全局之新。特别是对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部署问题,更要主动调研先进地区的前瞻布局、创新办法、政策举措,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格局,为本地区协同发展、错位竞争找到促进之法,为本领域破解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找到务实管用之策。

第三,要跳出查访的“忽悠圈”,真听实察、走深走实。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调查研究既要走好群众路线,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走上了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歪路,陷入弄虚作假的“忽悠圈”。有的把调研当作上级要求,为定调寻实证,搞出“注水报告”;有的搞作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花招,浅尝辄止,流于形式,写出“敷衍报告”;有的对客观实际和群众冷暖了解不深、感知不真,道听途说、以偏概全,拿出“虚假报告”。这些忽悠式的调研,带偏决策,贻误战机,百害无益。党员、干部要及时跳出“忽悠圈”,坚守质朴笃实的作风,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紧紧围绕群众生产生活,以务实作风直通群众“小院子”,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唠白话、心碰心,在“原生态”的交流中倾听呼声、了解诉求、感知冷暖,汲取群众智慧,探寻高招妙计,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和基层的实践作为科学决策、推动发展的重要参考。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实地看、实地听、实地问、实地感,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辨析真伪,善于运用综合方式方法了解实情,如实记录,客观分析,准确反映实际,走出“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困境,既报喜又报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形成对事物的正确认知。

第四,要破解调研的“空转圈”,研出实招、求得实效。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调查研究不是个人“自转”,而是围绕中心“公转”,要紧扣党之所需、国之所急、民之所向,深钻研、细探究,以高质量研究成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习惯实地看看,听听汇报,既研不出真知灼见,也提不出妙法良方,导致成果形成环节“空转”;有的乐于将报告汇编成册、书面交流,报告内容束之高阁,导致成果转化环节“空转”;有的热衷发表文章,将“锦囊妙计”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导致成果运用环节“空转”。有研无果式的调研,既浪费干部精力时间,也影响服务决策质效。党员、干部要坚持走好调研“后半程”,着力抓好高质量成果形成和成果转化运用两方面工作,有效破解“空转圈”。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方面要在深研细究上下功夫。立足一手材料,耐心细致“解剖麻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事物的关键本质,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分析整理过程不搞闭门造车、不搞本本主义,努力形成接地气、可操作、能实践的调研报告。另一方面要在成果转化运用上下功夫。建立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清单,加大对成果转化、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力度,切实把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从书本纸面“请出来”,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政策举措,推动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实现调研由“自转”变“公转”,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THE END
打赏
海报
部长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讲稿
同志们: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