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专题学习会上的发言

前段时间,局党组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教育集中学习,通过集中导学、个人研学等方式,更加坚定了把嘱托转化为新征程上奋力前行的信心。作为沟渠大碶院区负责人,下面,我围绕农业与科技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是更加深刻认识“三农”领域问题短板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具备了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基本条件,但还不是农业强国。“现在,农业农村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要保持目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仍面临基础不牢、动能不足等问题。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看,还剩下不到30年时间,农业强国建设的紧迫性凸显,必须加快步伐,抓紧破解“三农”困境。一是与非农部门相比,农业部门劳动力持续流出,农业竞争力不足。最明显的是,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国内劳动力总量的比例为25%,但产出却只占GDP的6%。相比之下,农业劳动生产率严重低于非农产业。农业生产效率低有多种原因,除了市场机制不能全面反映农产品真实价值之外,还包括生产者自身能力不足、生产工具落后、劳动对象局限以及科技支撑不足等。二是国际竞争力不足。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与世界农业强国相比仍然较低,长远看将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由于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小农户在采用新技术时往往受到制约,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三是要抓紧走出农村困境。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和城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为经济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快速发展的工业和服务业主要聚集在城市周围,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也更加充足。而农村却存在人口减少、资源要素外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共产品相对短缺等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必须深刻认识到,受制于人均资源不足、底子薄、历史欠账较多等原因,“三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

二是全面准确把握我市“农业强市”战略

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一以贯之的工作目标,也是沟渠作为农业大市服务国省大局的责任担当。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沟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22年,沟渠大理区获评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义阳区粮油、义意县食用菌、利意县粮油实现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星。建设高标准农田33万亩,累计建成2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67%;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农机助耕队整治撂荒、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农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夯基起势,沟渠肉牛、难江黄羊年饲养量逐年增长、茶叶产量稳步增长。但根据统计,2022年沟渠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低0.1个百分点、全省排名下降10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省排名下降5位。这些问题说明我市“三农”工作还有不少短板,需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弥补跨越。坚持农民主体人才主力。立足农业人口持续减少,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的现实,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乡村人才振兴作为紧迫课题,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者、受益者,让乡村人才成为建设农业强市的源动力、主力军。坚持“绿色+有机”两条腿走路。大力发展以“**”种养业优势大品种为主的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沟渠道地品质,重在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品牌运作,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效益,满足现代消费需求。坚持“三生相融、三区同建”。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推进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按照城乡规划同步、产业链条同构、公共服务共享思路,建设更多具有沟渠韵味的“沟渠田园综合体”,让农民居住社区化、生活市民化、文明城镇化。

三是更加强化科技创新对农业的支撑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作为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园区发展这些理应扛牢扛实推动农业发展的时代使命,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对沟渠来讲,种源、装备和人才一直是制约我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要加大攻坚力度争取有所突破。积极争取与沟渠种业集团建立合作,加快推进秦沟渠区牛羊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沟渠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巩固提升东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沟渠基地,解决沟渠肉牛、母羊仔畜自给问题。加快建设秦沟渠区特色种业创新示范基地,新增江流银耳、难江金银花、霸州枳壳、高峰芦笋等特色产业良种培育基地。加大适用山区地形条件的农机装备推广使用力度,落实好购置补贴政策,开展多形式、多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综合机械化水平。积极协调涉农国省机关、事业单位、央属省属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选派专家干部到沟渠挂职,组建包县包乡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以“十百千万引才工程”为统揽,抓好人才招引、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人才援助和人才激励五大行动,鼓励引导人才向农业科技建设一线集聚。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