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荣幸作交流发言。近年来,我县大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以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为目标,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数字引擎,助推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跑出 “辉南速度”,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2021 年以来,共吹哨 1.1 万余次,报到 2 万余人次,事件办结率 100%、群众满意度达到 98%。
一、高位推动,对接平台,坚实奠定数字化基础
县以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作为城乡基层治理的着力点,突出党建引领、加强物质保障、实施高位统筹,切实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 高位统筹推进。成立县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为县委组织部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负责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保障工作;同时,投资 3000 余万元,在县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建设智慧党建、公共服务、综合治理、应急管理、执法监察五大平台,构建 “1+5” 基层治理新模式,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二) 搭建数字化平台。依托 “一中心五平台”,点燃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数字化引擎,明确 “部门报到” 责任,落实 “办理结果” 考评机制;建立 “基层报、中心接、平台转、部门办、限时结、群众评” 六步办结法,对吹哨事项从发现问题、事项受理到移送推进、结果考评实行全过程闭环运行管理,畅通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数字化服务体系。
(三) 明确职责任务。吹哨人通过 “爱辉南 APP” 和 “网格长 APP” 拍照上传至数字化平台,平台接到吹哨事件后根据事件种类自动派发至报到部门,明确办理时限,进行横向跟踪监督;部门接诉即办,及时组织人员前往问题发现地点处置,事件办结后诉求人进行评价;对于无法确定报到部门的事项,由县城乡基层治理服务中心召集相关单位确权确认后,人工转派相关单位办理,做到吹哨事项件件有人问、事事有人管。
二、拓展哨源,联动各方,切实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县利用数字引擎,有力推动各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为服务群众提供强劲 “内核” 力量,激活群众参与热情。
(一) 拓展吹哨主体。赋予街道、社区网格员、群众、代表委员 (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等主体吹哨权,促使吹哨主体多元化,动员更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打通全方位、立体式、情景化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渠道,构建了 “小事不出社区街道、大事不出业务局办、急事难事县里统筹” 的县域治理模式。
(二) 加强联动协作。抽调公安、城管等 8 个部门进驻县城乡基层治理中心办公,每个部门选派 1 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驻台,负责数字城管、公安信息图像应用、雪亮工程、农村网格化管理等信息系统,并利用数字化平台视频监控系统搜寻问题事件,发现后第一时间派发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置,平台与部门之间形成左右协同、内外互动的良好局面。
(三) 全力为民服务。延伸吹哨、报到触角,将 《县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事项指导手册 (第一版)》 规定的 28 项行政执法事项拓展至 80 项,融入飞线治理、噪音油烟治理、小区车辆乱停乱放、楼宇破损、管道泄漏、辖区内主街路排污井外溢、井盖丢失破损等与民生相关的高频事项,使吹哨、报到不仅涵盖行政执法事项,也包括民生诉求事项,做到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老百姓的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三、强化督导,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吹哨报到及时到位
县采用考核督办、健全机制等方式,多举措跟踪问效吹哨、报到工作,着力提升解决问题的执行力,确保为民服务落到实处。
(一) 考核督办具体化。对吹哨事项涉及的报到部门,诉求人依据处理结果进行评价,数字化管理平台每月统计调度吹哨事项办理数量、部门处置问题进度、相关意见建议等,以 “专报” 形式上报至所有县级领导,实现吹哨、报到可量化、可视化;针对 “月专报” 通报的问题,仍然不报到、迟报到或报到不作为的,以 “督办单” 形式通知相关部门 (单位),并抄送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室督促解决,促使报到质效提升。目前,已下发专报 10 期,整改部门 15 个。
(二) 建立机制规范化。制定了 《县城乡基层治理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工作机制 (试行)》《县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考核评价办法》《县 “街道吹哨、部门报到” 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等制度,明确部门和街道之间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并将吹哨、报到工作纳入部门 (街道) 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不按规定程序乱吹哨,以及不按时报到、推诿扯皮、拖延办理等行为进行减分,推动吹哨、报到提质增效。
(三) 纪检监督常态化。将基层监督和派驻监督纳入 “爱辉南 APP” 中,纪检监察部门采取 “由上至下” 派单式监督和 “由下至上” 需求式监督方式,分析研判吹哨事项,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集中的领域和部门进行个别约谈,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监督相关部门堵塞制度漏洞,提升部门报到履职效能。
四、引入 “智慧+”,整合系统,切实构建吹哨报到新形态
县通过引入 “智慧+” 治理形式,推动吹哨、报到智能化,使群众生活更有质感、更加幸福。
(一) 整合信息系统。接入组织部、政法委、公安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水利局等 9 个数据端口、21 个应用场景,将 32 个部门、11 个乡镇、3 个街道和经济开发区纳入数字化平台统一调度范围,充分发挥快速决策、协调处理效能。在疫情防控、防汛等重要时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驻台监控、协调指挥,发现问题隐患第一时间吹哨、相关部门及时处置,做到了受令即达、达之能战的作用。
(二) 激活智慧要素。将智慧化举措应用在吹哨、报到中,汇聚交通、应急、河长制等 9 个领域的监控视频数据,依托 “智慧安防”“森林卫士” 等模块,运用全县 2123 个社会治安摄像头、3101 个单元楼道摄像头、77 处高空鹰眼点位,对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安、焚烧秸秆、森林防火等事件实施全天候无死角智能监测,推动 “吹哨报到” 工作数据化、智能化。
(三) 探索报到新形态。聚焦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汇聚公共服务领域数据,为老百姓提供可视化、智能化服务。积极探索将环保、供水、燃气等领域数据接入数字化平台,为全县居民提供实用便捷的公共服务;会同文旅部门对接 “读吧” 应用,实现线上借阅、在线看书等功能;配合卫健部门接入医疗数据,实现居民网上挂号、查看健康档案等功能;协调教育部门开发 “教育云平台”,实现 “阳光分班”、师生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推动全县各部门由 “被动报到” 向 “主动服务” 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