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年以来,沟渠县以 “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主题式整合,直击湖区办事的 “堵点”“痛点”,打破部门壁垒,重塑审批流程,推行涉水审批、水利基建项目、内陆渔船多证联办审批事项集成办理,实现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和市场主体获得感,打造了 “一件事一次办好”**样板。

突出 “三个强化”,实现 “涉水一件事” 一体集成。

强化事项集成。

沟渠县全面梳理涉水审批事项办理条件、申报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将 “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 等 4 个高频审批事项整合成涉水审批 “一件事”,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涉水 “一件事” 审批改革的细化实施方案。

强化报告集成。

创新推行 “工程建设项目涉水一件事” 综合评价报告制度,将多个涉水审批事项需要编制的评价报告进行整合,在评价报告中设置水土保持、取水许可、洪水影响评价等专篇,实现报告编制由 “单个考虑”“串联” 逐项推进,变为 “整体研究”“并联” 一体化推进。

强化 “多合一” 集成。

将原来分别进行的现场踏勘、专家评审、报告编制、证照发放进行整合,实行一次性现场踏勘、一次性专家集中评审论证。审查通过后,统一出具 “多审合一” 批准文件,实现 “评估报告合一、现场踏勘合一、专家评审合一、批准文件合一”“四个一” 审批模式。推行涉水审批 “一件事” 后,审批环节由 4 个压缩为 1 个,报告编制资料共享率提高 60%,编制时间缩短 40%,全事项审批承诺时限由原来 20 个工作日压缩至 5 个工作日以内。

突出 “三个打包”,实现 “水利基建项目一件事” 一链通办。

“打包” 服务。

创新实行涉河项目中介机构 “联合体”,各中介服务机构对开工前涉及的各项报告编制深度介入、整体把握,联合体成员中介之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变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中介服务 “一对多” 为 “一对一”,一站式打包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中介服务,服务效率提升 1 倍以上。

“打包” 审核。

根据企业需求,企业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批事项进行申报,在事前辅导成熟后,将 “一件事” 所涉及的多部门材料精简去重,优化整合为 “一张表单”,依托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企业申请材料分别推送至各事项审批人员,通过一网申报、信息共享、同步办理等措施,避免材料重复提交、信息重复采集,各部门协调联办,做到无缝衔接,大幅压减办理时长和办事成本。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审批环节从 6 个压缩为 1 个,全事项审批承诺时限由 27 个工作日压缩至 5 个工作日以内,经测算,可为企业节约前期工作费用达 30% 以上。

“打包” 发证。

对单独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及环评登记表的项目,实行 “即报即批”,无需组织现场勘查及专家评审。对专家评审过程中未审查通过的事项,审批部门靠上指导,按照有关规定对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单独进行申报;根据专家审查意见,出具审查通过的批复文件,涉及的水行政许可、环评审批文件作为批复文件的附件,一并发放,实现 “一套材料、一次申报、集成办理、同步发证”,沟渠县大运河 (城区段) 保护开发等 3 个项目通过 “水利基建项目高效开工一件事” 模式完成办理审批。

突出 “三个直达”,实现 “内陆渔船多证联办一件事” 一证办结。

宣传直达。

按照属地原则,依托渔村干部、重点渔村信息员,入户发放 《渔船检验 (或变更) 申请表》 和 《渔船安全技术状况声明书》,组织渔船所有人或代检人填写,提前告知船检所需材料、检验时间、检验地点及相关流程,设立公布咨询电话,为群众答疑释惑,动员群众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流程直达。

申请人携带所需申请材料,直接到所属乡镇渔业执法中队提交填写好的渔业船舶检验 (或变更) 申请表,渔业主管部门将 4 个证书办理事项整合优化,所有业务一次办理,实现了 “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办成”。工作时限由 35 个工作日压缩至 15 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压减 80%,有力破解了困扰渔民多年的 “办证难”。

服务直达。

将 “内陆渔船多证联办一件事” 窗口前移至渔港、渔村、码头,在渔村设置验船点,统一时间、集中办理,建立 “预约下乡办理”、“全程跟踪对接” 机制,直接为渔民提供面对面服务,对关键环节提前介入、及时提醒,渔民群众在 “家门口” 就可以 “办成事”。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