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带着“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主题,XXXX率领SDF考察组,于X月X日-X日对广东的广州、珠海、深圳、增城和福建的福州、泉州、厦门以及广西的南宁、柳州等地进行考察学习。通过考察学习,大家大开眼界、深受触动,主要有三点深切感受:

       第一,深圳等经济特区已经率先实现现代化。深圳、珠海、厦门等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依托“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了基本现代化,总体表现为对外开放程度高、经济总量规模大、经济质量效益好。2011年,广州、深圳分别以12380亿元、11000亿元的经济总量领跑珠三角,深圳成为广东第二个GDP过万亿的城市,珠海GDP实现1410亿元,三市的财税总收入分别达到3965亿元、4000亿元、459亿元。福州、厦门、泉州在福建呈三足鼎立之势、各具特点,泉州是福建第一工业重镇,全市2011年GDP达到4270亿元,连续13年居全省首位,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泉州民营经济十分活跃,2011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生产总值3730亿元、占全市87.3%,工业增加值2363亿元、占全市97.3%,孕育出近1500家亿元工业企业,74家上市公司和3个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福州作为海峡西岸合作城市,近年发展迅速,GDP实现3705亿元,财政总收入506亿元;厦门市既是一个经济特区,也是一个温馨、宜居的海滨旅游城市,2011年GDP实现2527亿元,财政总收入652亿元。我国城市化水平过半,这些发达地区城市化率则更高,深圳和珠海达到100%,广州、厦门分别为83%、80%。在推进城市化中,都注重加强城市基础建设、加强城市风貌建设、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城市面貌变化巨大。深圳通过举办大运会,完善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涌现出了深圳湾体育中心等一批新地标。广州把城乡建设工作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品位的幸福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实施美丽城乡行动,建设“花城、绿城、水城”成效明显。厦门市立足“五个厦门”(创新厦门、宜居厦门、平安厦门、文明厦门、幸福厦门),以打造全城“半小时交通圈”推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正朝着岛内外一体化、岛外各组团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城市新格局迈进,获得了“2011年中国最浪漫休闲城市”称号。

       第二,柳州、增城两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成功实践令人振奋。广州增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是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黄金走廊”的重要节点。该市围绕建设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和广州东部城市副中心,积极实施开发区带动战略、主体功能区深化战略和全区域公园化战略,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生态产业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经济、文化、城乡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全市2011年实现GDP达788亿元、工业总产值1787亿元、农业总产值80.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4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63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连续领跑广东县域经济,成功探索出了“以人为本、科学主导、市场运作、统筹城乡”的增城发展模式,成为全国闻名的荔枝之乡、牛仔服装名城、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特别是该市推进城乡统筹中创新资源配置、利益补偿、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如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确定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指标,对北部3个山区镇侧重考核农业和生态产业产值,不考核工业;对南部3个镇侧重考核工业总产值;对中部3个街道侧重考核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功能配套能力,较好地引导了功能区发展定位。柳州位于广西中部,作为老工业城市,该市近年围绕“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战略目标,把大手笔规划的广西柳州汽车城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加快上汽通用五菱40万辆乘用车基地、东风柳汽10万辆商用车和20万辆乘用车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成为广西第一个千亿元产业园区,并将在今年启动20万辆新能源汽车基地、汽车零部件园、玲珑轮胎、玉柴工业园等重大项目,汽车产业集群渐趋强盛,同时通过实施工业结构调整工程,形成了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该市2011年工业经济突破3000亿元大关,达到3150亿元,今年将冲击4000亿元大关,实现提出的“三年四千亿,工业再翻番”的宏伟目标。同时,该市坚持“三个同步”,即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以同城化理念加快打造以柳州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通过汽车城等园区建设拉开了建设超大城市的框架,通过实施“碧水蓝天、青山绿地”工程、城乡清洁工程、夜景灯光工程、百里柳江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极大改善,被温总理赞誉“山清水秀地干净”。2011年,柳州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43亿元,财政收入229.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被评选为“2011中国十大美丽城市”。

       第三,经济社会已经进入的重要转型期。从30年的发展历程看,我们考察的地方都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2年,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阶段,主要是发展“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企业;第二个阶段从1992年到2008年,是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阶段,包括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的出现,这一时期主要利用国外、境外的资金、技术和国内廉价的劳动力,通过资源消耗、对外出口实现高速进步、快速发展,东莞、泉州等地尤为典型。第三个阶段从2008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加上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要素保障有限、资源过度消耗、劳动力短缺等难以克服的内在因素,使这些地方进入到了经济和社会的重要转型期。为适应转型要求,各地都主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重发展总部经济、文化创意、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柳州淘汰重化工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升级,摘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增城关闭49家水泥生产企业,水泥产业全面退出,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双提升”;泉州响亮提出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企业自主创新“三年行动”。同时,注重加快社会管理创新,高度重视民生改善。广州去年投入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374亿元,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75.2%,下辖的增城市每年用于民生支出的资金增速近25%。深圳去年市本级一般公共服务和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支出超过一般预算支出的80%。珠海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实行12年免费教育的城市。柳州去年民生投入136.77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5%。厦门市本级财政支出超六成用于民生公共领域。泉州市过去五年累计完成财政民生支出708.86亿元,年均增长24%。在加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中,普遍注重文化、运动、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建设。深圳成功申办大运会后,以“办赛事、办城市、惠民生”为指导思想,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公园,全市公园超过800个,总数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公园之城”,同时还建成了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1000多公里,并计划在今年新建绿道1000公里,形成绿道网。作为广州市绿道建设的“先行者”,增城市按照主干道路生态型、乡村郊野型、城区都市型的分类标准,经过“三边”整治(路边、河边和山边)、“四原”保护(原生态、原居民、原民俗、原产权)、“五园”变化(家园变公园、田园变公园、果园变公园、校园变公园、工业园变公园),率先规划建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自驾车游、自行车休闲健身游、增江画廊水上游等三大绿道网络,串起沿线景区景点和村庄,打造出“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配套完善的休闲旅游区,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等绿色经济,促进了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广州的花城广场、海心沙亚运公园,厦门的环岛路,珠海的情侣大道,南宁的青秀山公园、民歌广场,柳州的园博园、奇石馆,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而且成为外来游客旅游观光的必到之处,更提升了城市品位。

       一路走来,使我们看到了SD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距,迫使我们深刻反思: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借鉴,我们总是学不会、学不好、发展不起来,SD究竟差在哪里?!经过反复思索,我们认为SD的发展差距固然有自然的原因、历史的原因、环境的原因,最根本还是差在思想上、差在观念上、差在精神上、差在行为方式上。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按照市委“破三论”的要求,对于SD追赶跨越、加快发展,我们有五点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SD不能长期以gE^Ming老区自居。SD是 gE^Ming 老区,历史贡献巨大,功绩不可抹杀;红军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继承和发扬。在SD区位优势没有显现出来、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的阶段,打出、打好老区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项目扶持、资金帮助,是迅速改善SD发展条件的有效手段和捷径。这几年,市里发挥gE^Ming老区的政治优势,对推动SD加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gE^Ming老区自居,动辄搬出“老区”这块招牌,形成“倚老卖老”的心理定势,也容易消磨斗志、助长惰性,老区牌反而成为阻碍思想解放的包袱,成为影响主动发展的绊脚石。如今,井冈山、延安、临沂等gE^Ming老区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一不是把争取政策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我们一定要在争取政策支持力度不减的前提下,让“gE^Ming老区”这块牌子成为催生我们思发展、求发展、抓发展的内生压力和动力,而不是讨价还价的砝码,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发扬“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树立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理念,向市场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形成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主动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

    启示之二:SD不能长期示贫示弱。SD长期得不到发展,固然有历史的原因、环境的原因、政策机制的原因,但是长期示贫示弱,乐于戴贫困的帽子,热衷打贫困的牌子,主动抓发展不够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SD贫困是不争的事实,戴上贫困帽子,获得国家的帮助和扶持是现实需要。但是如果戴着这顶帽子不愿丢,把国家的帮扶当作一块“肥肉”长期盯着,是不利于长远发展的。长此以往,就会滋生“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就会成为“扶不起的阿斗”、丧失自身的造血功能,就会坐失加快发展的良机。物质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落后,没有改革的勇气,没有开放的意识,没有新时期的理念,SD只会一“贫”再“贫”,永远也发展不起来。人穷不能志短,经过国家20多年的大规模扶贫,我们不能再长期示贫示弱下去,不能天天想着“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而要树立发展的雄心、保持追赶的态势,以昂扬自尊的志气、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脱“帽”的勇气,坚持拼命干、舍命干、亡命干,不等不靠、迎头赶上,用自身的大发展甩掉“贫困”的帽子,努力实现同步小康。

    启示之三:SD不能长期以劳务大市为荣。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为输入地高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输出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去年来看,SD全市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7.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3.5亿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发展壮大劳务经济符合客观规律,通过打工经济带动我市发展是务实之举。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产业转移、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SD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新型工业化势必需要大量产业工人;同时,就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已经从老一代的“养家糊口”发展到新生代的“进城留城”、甚至创业发展,就地务工、就地就业、就地创业成为必然趋势;况且,经过多年打工,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素质、创业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他们有资金、有技术、有头脑、有门路,回乡就业、回乡创业、回乡发展的愿望日益强烈。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今天,我市百万务工大军必将是新型工业化下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必将是新型城镇化下城市居民的重要来源,必将是推动统筹城乡的重要生力军。我们一定要顺应事物发展规律,重视外出务工大军的潜力潜能,珍惜宝贵的人力资源,打破以“劳务大市”为荣的陈旧观念,主动适应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大势,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载体,实施“回乡创业工程”、“凤还巢工程”,努力促进“体力型”务工向“技能型”务工转变、劳务大市向用工大市转变、“打工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通过回乡就业、创业,还可以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

    启示之四:SD不能长期依靠传统农业支撑农村发展。SD是农业大市,传统农业有很好的基础,其贡献也很大。但是传统农业技术含量少、生产效率低、规模经营小,产出效益十分有限,加之人口多、土地少、地处边远山区,一家人仅靠几亩地、一头牛的传统生产方式只能解决温饱,奔不了小康。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是统筹城乡的重要内容,依靠传统农业不能让农民摆脱贫穷,更支撑不了农村发展。必须适应“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新要求,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土地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科技含量,构建以现代设施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的现代农业体系,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升,走适应新形势的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新路子,增强农村经济活力。

   启示之五:SD更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正是由于SD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一些干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说话找依据、遇事找文件,只会照抄照搬,凡是没有看过的、没有听过的、没有干过的都表示质疑,甚至认为是错的,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思想封闭、观念陈旧、办事效率低下。SD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要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必须按照市委“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走跨越发展的路子,这就要求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推进方式都必须是跨越式的,不能按常理去想,不能按常规去办,不能按常态去干。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做法,不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武装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治理“懒、散、守、庸”,充分调动干部职工主动作为、用心作为、创新作为,真正做到以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付出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伟大实践。

    总之,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认识统一到“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上来,形成定力、形成动力、形成合力。要坚定不移地抓发展,千方百计解决发展的总量问题、速度问题、质量问题、人均问题。要坚定不移地促开放,用市场的眼光、开放的理念、改革的办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要坚定不移地惠民生,努力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