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站在高处 “看” 形势,广开渠道 “引” 才。

以 “时不我待” 的紧迫感,发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强化对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推进市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围绕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发挥创新型县 (市) 等平台优势,引进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紧缺型专业人才。进一步深化 “校企地” 三位一体引才模式,积极与沟渠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大力引进名医名师,持续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升级建设。加强在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建设,设立招商引智联络站、打造境内外引才 “直通车”。

二是俯下身子 “问” 需求,精准施策 “育” 才。

坚持对人才需求分类把握、区别分析,注重与人才谈心交朋友,掌握了解各类人才真正关注什么、顾虑什么、期盼什么,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大力开展 “奋斗之星” 培育工程,整合科技部科技特派员、4 个挂点省直单位扶贫工作队等力量,采取 “农民点单、政府下单、部门主厨” 的方式开展职业农民、茶果种植等多样化培训,打造一支 “永不走” 的 “乡村振兴工作队”。统筹勾搭集团、产业协会等资源,打造风细致直播电商产业集聚区,培育专业直播人才,为经济发展赋能。创建 “数字经济大讲堂”,定期邀请电子信息、金融财券方面专家来山授课,将优质智力资源转化为数字经济发展动能。

三是立足实际 “优” 环境,真情服务 “留” 才。

健全落实人才亲情关怀机制,做到重要节日、取得重大科研成就、罹患重大疾病、遇到困难走访慰问,密切思想联系,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难题。大力开展 “沟渠英才” 等各类评选表彰活动,讲好 “沟渠人才故事”。制订完善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有关编制安排、住房和生活保障、子女入学、就医等政策支持措施,分级建设一批人才公寓,探索建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大力推动人才服务标准升级、载体创新、方式完善,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到沟渠心无旁骛干事业、一心一意创大业。

四是着眼长远 “谋” 发展,搭建平台 “用” 才。

坚持把载体建设作为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设立市人才服务中心,整合各相关职能,打造人才服务 “一站式” 平台,打通人才服务 “最后一公里”。以激流之心股份有限公司、顺势而为集团落户为重要契机,打造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组建覆盖全市的人力资源服务运营企业,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广阔舞台。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工作室暨选调生生活驿站,按照项目化、清单化管理模式,推动青年人才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锻炼成长。实施 “能人工程”,着力打造一批接地气、增活力、有特色的 “技能大师能工作室”,助力传统企业 “老树发新枝”。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