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牢牢把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巧描“七色”抓实基层党建,绘制乡村振兴图。
守“赤”诚初心,大抓主题培训。
依托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 、镇级党校等现有载体,今年已组织开展各类培训52期15723余人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84余次、专题研讨425余次。全县52名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双语”宣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251场次,覆盖8641余人次,推动党的好声音“声”入水乡。
立“橙”套机制,狠抓能力提升。
立足于村干部梯次培养五年行动目标,打造“六个一批”培育链条,建立完善村级干部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培养机制,制定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清单、履职要点,建立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工作机制,先行探索创建“名支书”工作室,选树“名支书”先进事。通过健全“互看、互学、互评、互比”机制,采用点题破题、互评对比、整改共享的方式推动基层干部提升工作水平。
创“黄”金平台,巧抓绿色经济。
坚持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下足功夫,持续在下放审批权、放活经营权上发力。创建“1+8”县镇两级总社“黄”金平台,实现服务10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创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式,建立年度经营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实体化运营。
开“绿”色通道,善抓人才引力。
借助中央、省、州选派的46名科技特派员力量,大力推广农业集成技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实现带动农业项目发展。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开通“绿色通道”,激发在外能人或务工人才返乡干事创业热潮。分级建立县、镇乡土人才信息库,将“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等乡村人才库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开展“乡村工匠”职称评价试点,从茶叶、民族刺绣等产业化、辨识度较高的特色产业中评审认定一批“乡村工匠”助力乡村振兴。
塑“青”色队伍,严抓帮扶责任。
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农村、爱农业的“青”色队伍,选派507名干部到105个村(社区)开展全覆盖帮扶,健全“1+2+N”的帮扶体系。上调驻村干部工作补助,让驻村干部“沉下心”;成立县镇两级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从严日常管理、培训、监督和考核,让驻村干部“俯下身”,每月下发重点任务清单,定期调度“四个捆绑”责任落实,让驻村干部“扎下根”。
绘“蓝”图到底,深抓乡村治理。
坚持“小治理”推动“大改革”。建立“1+8+N”的综治中心体系,全县划分单元网格1039个,配备网格长136名、网格员1075名;按照“住户相邻、邻里守望”的原则,推选联户长5734名,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665个,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和党组织网格“双覆盖”目标。实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工程,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繁”问题。通过运用环境整治“六看法”、搭建“五级联创”模式,纵深推进乡村治理“三治”融合。
充“紫”色力量,强抓人员保障。按照镇(街道)编制“专编专用”原则,动态补齐镇(街道)空编,全面充实镇(街道)一线作战力量。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新一届村(社区)“两委”班子实现“四提一降三优化”的选优配强目标,按照村“两委”班子职数不低于1:1的比例储备后备力量,全面启动村“两委”换届“回头看”,逐一分析研判,全面建强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