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牢牢把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巧描 “七色” 抓实基层党建,绘制乡村振兴图。

守 “赤” 诚初心,大抓主题培训。

依托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所、站)、镇级党校等现有载体,今年已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52 期 15723 余人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学习 84 余次、专题研讨 425 余次。全县 52 名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群众会、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开展 “双语” 宣传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 251 场次,覆盖 8641 余人次,推动党的好声音 “声” 入水乡。

立 “橙” 套机制,狠抓能力提升。

立足于村干部梯次培养五年行动目标,打造 “六个一批” 培育链条,建立完善村级干部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培养机制,制定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任务清单、履职要点,建立镇 (街道) 党 (工) 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 “擂台比武” 工作机制,先行探索创建 “名支书” 工作室,选树 “名支书” 先进事。通过健全 “互看、互学、互评、互比” 机制,采用点题破题、互评对比、整改共享的方式推动基层干部提升工作水平。

创 “黄” 金平台,巧抓绿色经济。

坚持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下足功夫,持续在下放审批权、放活经营权上发力。创建 “1+8” 县镇两级总社 “黄” 金平台,实现服务 105 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创新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方式,建立年度经营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全面推进村集体经济实体化运营。

开 “绿” 色通道,善抓人才引力。

借助中央、省、州选派的 46 名科技特派员力量,大力推广农业集成技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实现带动农业项目发展。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开通 “绿色通道”,激发在外能人或务工人才返乡干事创业热潮。分级建立县、镇乡土人才信息库,将 “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加工能手等乡村人才库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开展 “乡村工匠” 职称评价试点,从茶叶、民族刺绣等产业化、辨识度较高的特色产业中评审认定一批 “乡村工匠” 助力乡村振兴。

塑 “青” 色队伍,严抓帮扶责任。

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农村、爱农业的 “青” 色队伍,选派 507 名干部到 105 个村 (社区) 开展全覆盖帮扶,健全 “1+2+N” 的帮扶体系。上调驻村干部工作补助,让驻村干部 “沉下心”;成立县镇两级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从严日常管理、培训、监督和考核,让驻村干部 “俯下身”,每月下发重点任务清单,定期调度 “四个捆绑” 责任落实,让驻村干部 “扎下根”。

绘 “蓝” 图到底,深抓乡村治理。

坚持 “小治理” 推动 “大改革”。建立 “1+8+N” 的综治中心体系,全县划分单元网格 1039 个,配备网格长 136 名、网格员 1075 名;按照 “住户相邻、邻里守望” 的原则,推选联户长 5734 名,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 665 个,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和党组织网格 “双覆盖” 目标。实施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工程,推行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模式,解决群众 “办事难、办事繁” 问题。通过运用环境整治 “六看法”、搭建 “五级联创” 模式,纵深推进乡村治理 “三治” 融合。

  充 “紫” 色力量,强抓人员保障。按照镇 (街道) 编制 “专编专用” 原则,动态补齐镇 (街道) 空编,全面充实镇 (街道) 一线作战力量。以村 (社区)“两委” 换届为契机,新一届村 (社区)“两委” 班子实现 “四提一降三优化” 的选优配强目标,按照村 “两委” 班子职数不低于 1:1 的比例储备后备力量,全面启动村 “两委” 换届 “回头看”,逐一分析研判,全面建强干部队伍,推动乡村振兴。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