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葳
《二十一世纪》 二○○七年 十二月号•第一○四期
一、厌胜的含义
「厌胜” 原是巫术的一种,即以诅咒或其他道术伤害他人。例如以图画他人形象,或用木、泥、布等制成人形,刺心钉眼、系手缚足,据说可使受诅咒的人身受到损害。西方亦有此术,称之为 「偶像伤害术”。「厌胜” 又称 「厌镇”、「魇镇”、「厌服” 等等。
「厌胜” 的 「厌” 字:《广韵》 于叶切,入叶,影;《集韵》 乙甲切,入狎,影。此字应当读作 「压”,意为 「以迷信的方法,镇服或驱避可能出现的灾祸,或致灾祸于人”1。例如 《史记•高祖本纪》:「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
《汉书•郊祀志》 中即有 「厌胜” 的记载:「勇之乃曰:粤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2 这里提到 「用胜服之”,意即为厌胜 3。
厌胜的具体用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形式也不断衍变,史书多有记载。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嫁祸致灾型” 和” 压制求吉型”。
(一)” 嫁祸致灾型”
如 《南齐书•祥瑞志》 中所记:” 武进县彭山,旧茔在焉。其山岗阜相属数百里,上有五色云气,有龙出焉。宋明帝恶之,遣相墓工高灵文占视,灵文先与世祖善,还,诡答云:『不过方伯。』 退谓世祖曰:『贵不可言。』 帝意不已,遣人于墓左右校猎,以大铁钉长五六尺钉墓四维,以为厌胜。”4
又如 《红楼梦》 中,赵姨娘请马道婆对偶人做法,用针刺偶人,咒宝玉和凤姐生病的故事 5,书中称此做法为” 魇镇”,其实也是” 嫁祸致灾型” 的厌胜。
(二)” 压制求吉型”
如 《隋书•地理志》 记载:” 二郡又有牵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初发动,皆有鼓节,群噪歌谣,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6
又如 《白下琐言》 载:”(南京) 民居稠密,屡罹火患,乾隆五十四年,制军高佳公书麟,创作水星鼎于聚宝门城上,以镇厌之,其患渐息。鼎为铜铸。其形圆,底足皆铁,通高四尺有奇,上嵌八卦,十六乳,四周各有篆书 『水星』 二字。”7
两大类的厌胜之术,针对具体需要的不同,是可以变换出多种手段的。厌胜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运用,长久以来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形式和做法,为 《营造法式》 等古代建筑学文献所记载、流传。而民间建筑活动对此的记录和运用更加丰富多彩,在 《鲁班经》、《千镇压法经》、《新镌工师雕斫正式鲁班木经匠家镜》 等民间建筑文献中,可以找到与禁忌、厌胜有关的许多详细记载。直到今天,在台湾传统建筑匠师中仍然有” 学工夫先学术” 的说法 8。如果留心观察,无论海内外,只要是在中国传统建筑式样的建设工程中,皆能发现与厌胜有关的建筑文化人类学样本。
二 厌胜在传统建筑中的运用
(一) 规划层面的厌胜法
规划层面的厌胜,首先指以厌胜为主要目的 (或目的之一) 而兴建工程。例如前文提到的,汉武帝听从越巫的说法,大兴土木造建章宫以厌胜火灾的故事。
又如 《史记•高祖本纪》 记载:”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 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高祖乃说。” 颜师古注:” 未央殿虽南向,而当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公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萧何初立未央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 按:北阙为正者,盖像秦作前殿,渡渭水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史记索隐》 注:” 东阙名苍龙,北阙名玄武,无西南二阙者,盖萧何以厌胜之法故不立也。”9
萧何营未央,原则是” 壮丽以重天子威”,没有明说采用了厌胜法。后世颜师古、《史记索隐》 都认为,未央殿是朝南的,萧何却把正门定为北阙,这是因为厌胜的缘故。秦旧都在渭水以北,而汉长安在渭水以南,萧何规划的目的是为了朝着渭北秦咸阳城的方向竖立高大建筑,用门阙乃至整组宫殿厌胜秦都旧地的” 天子气”,故而以北阙为正门。
又如明永乐年间营建紫禁城时堆筑的万岁山,清 《日下旧闻考》 引明 《公元集》:” 万岁山在子城东北玄武门外,为大内之镇山,高百余丈,周回二里许。”10 清 《宸垣识略》:” 景山一名万岁山,在神武门北,为大内之镇山。”11 据考古勘查发掘证实,于景山北半部 (寿皇殿区域) 发现了” 元大都中轴线上的大道的一部分”12,而” 万岁山的中央主峰正好压在元宫城内主要宫殿之一延春阁的基址上。”13 可见,明初营建紫禁城时,考虑到镇压元朝” 王气” 的需要,特别在元大都中轴线上,元宫殿遗址上堆筑高百余丈的万岁山,以为大内” 镇山”。
据 《日下旧闻考》 载,明末明军与清军交战不利,认为地处北京房山的金朝陵墓与清 (后金) 之王气有关,遂挖断其地脉,后来又再加摧毁,并建立关帝庙以厌胜之。清代作者对此嘲讽曰:” 夫不达天命之有归,而谬委灵于风水,移灾于林木,何其诞也!”14
这些都属于以厌胜为目的的建设工程,前三个具体例子,是以大体量建筑来厌胜,属于” 压制求吉型” 厌胜法。
而有些建设工程虽然号称以” 厌胜” 为目的,但其实只是为统治者大兴土木找的一个万能理由罢了。例如据 《旧唐书》〈文宗纪〉 及 〈郑注传〉 记载,文宗即位后,常赐宴群臣于曲江亭,而眼见目前残败景象,悲感交集,常欲恢复升平时的曲江风貌。然而此时国家财力有限,大举兴修工程未免不大合适。太和九年 (835),大臣郑注观察天象,” 言秦中有灾,宜兴土功厌之”15,为文宗找到了大兴土木的正当理由,于是有了唐代后期最大规模的曲江园林修复活动。当下常闻某县连续兴建功能重复的办公大楼或其他政绩工程,其缘起或在” 压灾”、或在压制超过前任父母官所兴大楼。可知厌胜作为规划的理由,是古今皆有且屡试不爽的。
注释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香港:三联书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页 941。
2 班固:《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 (北京:中华书局,1962),页 1245。
3 参见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页 199。
4 萧子显:《南齐书》,卷十八,志第十,祥瑞志,《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6),页 41。
5 参见曹雪芹:《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6 魏征等:《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地理志下,熙平郡,《二十五史》,页 115。
7 甘熙:《白下琐言》,卷一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页 8。
8 “近年笔者访陈天乞 (台湾泥塑剪粘匠师) 之孙陈世仁得知匠师有谚谓 『学工夫先学术』,所谓术指的即是法术或邪术。” 见李干朗:《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页 146。
9 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第八,《二十五史》,页 43。
10 于敏中等编纂:《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五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页 550。
11 吴长元辑:《宸垣识略》,卷三,皇城一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页 52。
12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元大都考古队:〈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考古》,1972 年第 1 期,页 21。
13 郑连章:〈万岁山的设置与紫禁城位置考〉,《故宫博物院院刊》,1990 年第 3 期,页 37。
14 于敏中等编纂:《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一百三十二,京畿•房山县三,页 2121。原文:” 惟金朝之陵在房山者,前我师克取辽东,故明惑于形家之说,疑与本朝王气相关,遂断其地脉。又己巳岁,我太宗文皇帝统师入关,念金朝先德,遣王贝勒大臣诣陵致祭。明复加摧毁,且建立关庙,为厌胜之术。夫不达天命之有归,而谬委灵于风水,移灾于林木,何其诞也!”
15 刘昫:《旧唐书》,卷十七下,本纪第十七下,文宗下 (北京:中华书局,1975),页 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