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千年等一回   转自:http://www.backchina.com/blog/277734/article-213813.html#sthash.1tdL0yO5.dpuf

    日本的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个佩里公园,公园里有一座纪念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纪念碑。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米合衆国水师提督伯理上陆记念碑”。

    1853年7月8日,也就是中国发生鸦片战争十三年后,佩里率领4艘蒸汽船艇进入日本横须贺港,向当时统治日本的江户德川幕府递上一纸文书,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并扬言,请不要考虑开战,因为开战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日本必败。德川幕府惧怕,只好推托向天皇请示再做答复。结果佩里率舰队返航,第二年又率9艘船艇来到横须贺港。最后德川幕府只得同意打开国门,签订了第一份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随后俄英荷列强也同日本签订了相似的不平等通商条约。
    因为佩里率领的4艘蒸汽船艇都涂成了黑色,因此日本史称这次事件为“黑船事件”,也称佩里来航。“黑船来航”当夜,江户城即现在的东京一片混乱,许多人前往神社祷告,乞求神风摧毁黑船。但是神风并没有像蒙古入侵日本时发生神迹。国门打开的结果导致了幕府倒台,江户幕府时代的闭关锁国的    对外政策结束,日本开启了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工业文明的新纪元。
    这和中国的鸦片战争背景非常相似,但我们对待鸦片战争和日本对待佩里来航有巨大差别。
    日本把佩里来航当做开国来纪念,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在纪念表演活动中,当年的“入侵者”以英雄的姿态出现。而中国从来都认为鸦片战争是国耻。其实我们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大航海时代导致的第一次东西方文明的正面冲突和融合。
    历史上中国周边的小国包括日本都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在看到中国这么强大的国家也无法抵挡西方列强的冲击时自然会有反省和新的取舍。与其抵抗,不如完全低头向西方学习现代文明成果。而中国历史上一直是天朝上国,视外邦皆蛮夷,自认为是文明最优秀者,这样的虚心学习尤其困难。我们会问      难道我们的文明真的不如西方文明吗?这是我们的纠结所在。
回答这个问题似乎永远会刺痛那些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人的自尊。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这样。中华文明可以说是人类农耕文明最完美的杰作。它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延续两千多年延绵不断有强大生命力的文明,我们有理由为这样一个伟大文明而自豪。人类进入了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对追求幸福的人类整体而言是福是祸还不得而知,我们是走上了一个不归路。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相对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巨大生产力是农耕文明无法抵挡和比拟的,它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甚至文化各个领域的力量对比。

    不说军事力量,就拿教育而言,我们现在的数理化课程几乎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还有多少课堂在讲四书五经?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生存生产方式还有多少是农耕文明的存在形态?我们扬言要保留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是这种向工业文明的自然变迁是有谁能够阻挡的了的吗?与其纠结是否西化,还不如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西方文明到底为什么会强大?它的源头在哪里?现代文明是以什么来作为标志的?中华文明如果有值得继承的,是什么?哪些是西方文明中没有的?

=====================
      什么是文明(Civilization)?这个词有些抽象,学术界有比较严格的定义,详细请见[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一文。不过我们也可以从字面上来简单理解,文明这个词与Civil,Citizen及古拉丁词Civis(市民)相关。有人说这个词最早来自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是相对于蒙昧而言。中国学者也有人考证《尚书》就有文与昧之论。但我觉得这个词是指密集居住的人群一种有秩序的生存状态。
       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都属于现代智人,这个物种在地球上曾一度面临灭绝,但总体的数量是由少变多。由于地球有限的生存空间,人口在不断增长,这使得人类由原始的松散自由状态变成越来越密集的约束状态。从社会整体来看,人类由原始部落,到游牧农村群落,再到城市国家的不断演化,这是人类文明化过程的生存形态。
      当人类个体越来越生活在一个狭小的有限空间时,为了保障整个群体有序的状态,每一个个体不得不舍弃和牺牲个人的某种“自由”。比如我们在公共场合不能吸烟,大声喧哗或者插队,因为这样会影响他人,从而影响整体的有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用“不文明”这个词来用来描述这种个人的行为。因此人类的文明化过程也伴随着对人类本性的压抑和约束。弗洛依德在描述“快乐原则”时说,“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抑,这是文明的一大缺陷“。为了保障社会的有序,孔子提出用“礼”来约束人心。“复礼“要”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本性,“礼让“就是容忍和谦让,让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或者“自由”度。
      然而,老子和庄子却认为人类压抑本性是违背天之道。上善若水,人应该返朴归真,抱朴守拙,放弃对物质的过渡追求,人穷者返本。老子三宝说:一曰慈,二曰俭,俭则广。由于文明科技的发展,人和人之间信息的交换越来越紧密,这会使得人远离与自然的接触。为此老子提出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纵观世界各国,大国常为内忧外患纠结,但小国如瑞士,新加坡,列支敦士登却能民安其乐,这不能不让我们对想做大做强的理念反思。
       人类早期文明常常是以单一民族的文化特点为基础。因为一个民族常常生活在一个共同的政治文化条件下。长期的共同生活环境于是形成一些共同的价值理念。个人的生活由利益驱使,人的行动选择由价值观决定。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的总体的综合结果。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幸福取决于这个社会文明的共同价值理念。不同价值观的人生活在一起会产生冲突,不同文明理念的人群生活在一起也会产生冲突,冲突和融合使理念达到共识。
       然而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概念,比如每一个民族都喜欢音乐,但表现音乐的方式却可以非常不同。文明的一体化并不代表文化要一体化,相反,文化在文明的一体化中应该保存多元化,这样人类才有丰富多样的文化生活
      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极大增强,人种也因迁移的加速在不断融合,尤其像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全球性的人种大融合。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明,这些文明不断征服冲突和融合,人类最终会形成文明的一体化,一个多元文化下的共同文明。这个文明是以平等,自由,相互尊重为共同价值理念。我相信如果我们人类能够幸存下去,在一个越来越拥挤的地球村下共同幸福地生活,不会是因为我们有强大的征服能力,而是我们人类被赋予的爱的能力。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