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Draught  
        钱钟书先生博学多识,其《管锥编》、《谈艺录》可称为当代古典文学赏鉴、评论之集大成者。《围城》是他写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不是一般小说家的小说,而是文人写的小说,有较之于一般小说家不同的特点。比如,小说不以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为特长。当然,作为成功的小说,必然人情世故通达,描物状人细腻传神------这些都是好小说所共通的特点。
        《围城》描写的社会场景不很广阔。虽然可以找到与之相应的社会背景的述说和人物描摹,但是《围城》更多地侧重在刻画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的,是“描写一部分人”。
        小说的主旨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这些解读中,当以杨绛先生的最为权威。这是由于杨绛先生的文学修养,更是由于杨绛先生特殊的身份。钱钟书先生说当时写作时,杨绛先生代为分担和阻挡了一些家庭琐事,使得小说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并且原意是要把小说献给杨绛先生的。钱杨二位先生一起相伴一生。小说中一些人物的原型,杨绛先生是了然于心的。杨绛先生曾写过一篇《钱钟书和〈围城〉》。这篇文章,钱钟书先生应该是过目了的,其中的观点钱先生料必是同意的。但是,我却不怎么认可杨绛先生的解读。
        纵观杨绛先生的观点,认为《围城》是写婚姻的,写出了婚姻的无奈:婚姻好比是一座被围困的城堡 ,呆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城去,而城里的人们却巴不得冲出城去。
        真的是这样的吗?我觉得并非如此。我觉得《围城》是一部当代的《儒林外史》!不错,《围城》写了爱情和婚姻,但这个爱情与婚姻是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和身份来讲的。并且,这只是小说中的一部分而已。小说用更大的篇幅讲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行为。把小说简单地归结为讲爱情和婚姻,是大大低估了小说的意义。换个视角,小说的许多内容更加耐人回味!
        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类知识分子的代表。有人说方鸿渐的原型就是作者。我觉得这样讲大体是可以的。方鸿渐的老家是浙江绍兴,方鸿渐的父亲是一个老式的知识分子,方鸿渐本身有留洋的背景,方鸿渐有短暂的在内地大学执教的经历,这些都可以和钱先生的经历吻合。方鸿渐就是一部分人文类知识分子的代表。小说里说方鸿渐“不讨厌,可全无用处(赵辛楣语)”,钱先生这么写应该不无自嘲的成分。方鸿渐也会做一些荒唐事,比如买假文凭,追求鲍小姐,但是他不主动去害人,不鄙俗。他不像韩学愈买了假文凭再去明目张胆地牟利。所以,这类人不讨厌。但是,这样的人从专业上讲不如科学家对社会有实打实的贡献,从生活上讲更多是随波逐流,所以作者又说他“全无用处”。
        韩学愈、褚慎明、曹元朗是作者所鄙夷的一类人。这些人都有留洋背景,是洋派的知识分子。但是都是欺世盗名之辈。对韩学愈貌似忠厚实则狡诈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褚曹二位要么是不通,要么是揣着明白装煳涂蒙人。褚慎明说大哲学家罗素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却不说问的是:“茶叶里要加几块方糖?”韩学愈说曾在国外刊物上曾经发表过文章,却不说发的是:“寻求20年前本刊旧期,请与韩君接洽。”曹元朗做哪些狗屁不通的诗,还大言不惭:“诗有意义是诗的不幸。”
        前些日子看新闻。说有这么一个留学生回国工作,吹嘘自己科研工作多么重要。他毕业时曾有当地的报纸“专门”给与报道。这是充分利用了国内对国外情况的不了解,厚颜无耻地夸大自己。殊不知他读的是极冷门的专业,多年来没有人读而已,并不意味着他的水平多高!看来他看过《围城》,还把韩学愈和褚慎明的那一套活学活用了!
        能把厚黑学活学活用的还不止他一个,有更多更大的名人。比如吴征和唐骏等人野鸡大学的文凭。这些人并且还厚颜无耻地以青年导师自居!只从这一点上说,《围城》还有其现实的意义。
        李梅亭是作者所鄙夷的另一类人。与上面一类人不同,虽然也是不学无术,但是没有出国留洋的经历。虽然专业是中国古典文学,却没有文人应有的操行,更增添了些痞气和政治动物的特征。
        高松年是知识分子从政的一类代表。学而优则仕,不唯古代有之,方鸿渐的时代有之,就是现在,我们中国的政府官员也多是技术官僚出身。科学老家和老科学家之称,更是对科学界和知识界论资排辈现象的一个讽刺。高松年关于“学校也是一个有机体……”的宏论,貌似科学,实际经不起推敲,只足以显示自己有学问。这样的手段,在今天的知识分子兼政客身上也不乏见。
        赵辛楣和董斜川两个人谈不上作者的爱憎。他们是方鸿渐的朋友,也和方鸿渐一样不令人讨厌。他们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是他们各自所代表的一类知识分子的典型。
        《围城》里也讲了几个典型的知识女性。她们各具特色,作者和方鸿渐一样对他们有不同的态度。他欣赏唐小姐的自然。他与苏小姐的做作和似雅实俗格格不入。他对孙小姐平民式的爱情与婚姻既同情又有丝许不屑。我读小说时有时会想,钱先生本人对自己的婚姻怎么评价呢?从杨绛先生对《围城》的解读来看,我觉得她并没有彻底了解钱先生。钱先生自己不说,是不是心里也不认为杨绛先生是自己的唐小姐,而更多是孙小姐一类呢?
        总而言之,《围城》讲了一部分知识分子,但并不是全面所有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里有的属于中性而不加褒贬的,也有作者鄙夷的,但是很少有作者欣赏的。我想在生活中,作者欣赏的知识分子应该也是有的,只不过在本书中没有描述而已。本书所侧重描写的,是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怪相,更多是一幅群丑图,是混乱社会下的一部《儒林外史》。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本书文字能力的高明。例如其中的比喻都不落俗套,许多可称为“通喻”,就是把完全不相干的事情相互做比,往往令人忍俊不禁。其中的一个例子是出国好比出疹子。为什么呢?因为出国以后就对出国有免疫力了,再碰到别人说他出过国不会被吓倒。再比如一个例子,说有的人喜欢在中文里夹杂一些英文,其实那些英文字并没有难于表达的意思,只不过是显摆自己懂英文。作者比喻这些英文字不像嘴里的大金牙,更像牙缝里的肉屑。因为大金牙虽可装点门面,毕竟还有些用处,而肉屑则不同,除了表明自己吃的好,全无用处!这样的讽刺真是准确又锋利。
        除了讽刺,作者也有描写景物的如椽大笔。这里举一例作为本文的结尾:“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己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那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这景色是鸿渐出国前看惯的,可是这时候见了,忽然心挤紧作痛,眼酸得要流泪”。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