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考察时强调,要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出台《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方案》,召开全市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会议,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整体建设,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体系,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于推动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党组织上下联动起来,统筹组织资源、整合组织力量、发挥组织优势,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机衔接、融合发力。坚持市、区党委高位推动。各市普遍建立由书记担任主任或组长的领导协调机制,建立党建引领、基层自治、综合督导等若干专项推进组,组织、政法、民政、住建等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分类指导。区委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按照市委部署要求,提出思路目标,具体指导推动。建立市、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上对下指导,定期调度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有关问题,切实提高市、区两级党委领导力、牵引力。实施“书记领航”工程,市、区党委书记每年确定1至2个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领办党建项目,带动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社区,定期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调度推动工作。注重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着眼增强街道统筹协调功能,做好街道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调整优化工作,推动赋予街道党工委对区域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上级部门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建议权等相应职权。全市统一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推动街道党工委履行好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加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全面推行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的制度。在街道建立“大工委”,在社区建立“大党委”,统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和力量,共同抓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激活小区党组织神经末梢。加强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建设,推动符合条件的业委会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探索建立小区网格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互动机制,组织小区居民有序参与物业相关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集中开展散体住宅楼围合行动,确保在应急时实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增强居民的安全感。积极推动无物业小区落实管理主体,采取引入国有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基本物业服务、社区“两委”组织居民自我管理等方式,实现物业服务兜底,坚决防止出现脱管小区。充分发挥居民公约、小区公约等规范作用,培育居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做到“小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
二、做实网格管理,不断提高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用好网格管理和服务这一重要手段,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百米”,做到民情在网格掌握、问题在网格解决,真正使网格成为化解矛盾的“减压阀”、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加强网格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每个网格覆盖300户左右的标准,全市划分综合网格*万个,同步推动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以街道为单位,集中开展网格党组织覆盖行动,1个网格设立1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死角。规范网格职责任务,市级统一制定网格工作事项指导目录,把党建、综治、民政、信访等重点工作纳入网格事项,实现“一网统管”。指导各地区以市或区为单位,建立统一规范的网格工作模式,整齐划一、方便管理,不断提升网格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建立高效顺畅的网格运行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流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推行“一线工作法”,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专职网格员经常性开展“入户敲门行动”,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及时感知群众冷暖,推动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推动治理关口前移,探索将各类执法力量、民生部门及保障服务企业下沉到社区,实名制编入网格,与专职网格员协调联动,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坚持党建带群建促社建,引导各类企业、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网格管理和服务,把各类服务精准投送到千家万户。提高网格治理数字化水平。强化信息集成和智慧治理,建设智慧党群服务系统,打造区级网格化基础数据库、区级指挥调度中心、街道和社区网格化平台。全面开展辖区居民情况集中排查,组织网格员认真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将常住人口信息及时录入到“电子装户图”,及时对网格基础信息进行动态更新,确保信息详实准确可靠。拓展应用场景,对特殊群体实行标签化管理,让网格员在“指尖”上就能实时掌控网格内所有人员情况,实现精细化、精准化管理。
三、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治理好不好,最终要看群众满不满意。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办好办到位。建强党群服务阵地。积极推动市、区把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信息集成化的要求,建立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4969个,探索建立一批小区党群服务站,着力打造“15分钟服务圈”。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实现最大化,将更多办公区域改造成党群活动、政务服务、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积极推进“老年食堂”“日间照料室”“四点半课堂”建设,依托其开展养老、托幼等服务,让老人和孩子成为党群服务中心的“熟人”和“常客”。加强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自助服务设施,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创新服务群众方式。坚持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基层干部经常走到群众中间,多交基层朋友,深入了解基层的难点痛点堵点,找到需要服务的群众。全面叫响“党派我来的”,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组织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力所能及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党员骨干作用,鼓励党员在居住地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通过兼任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等方式,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动员各类志愿者、社区热心群众,组建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扶贫帮困等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组团式、专业化服务。搞好服务效果评价。坚持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总结推广“意见留言板”“问题回音壁”“书记信箱”等做法,及时将各种矛盾和问题办结情况向广大群众反馈,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制度,注重“以下评上”,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重点考核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服务成效等情况,让群众有真正的评价权,鼓励基层敢于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使群众参与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基层治理的过程。探索建立社区服务负面清单,对解决问题不及时、处理问题不认真、服务群众质效不好、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及时进行整改。
四、夯实基础保障,扎实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必须树牢强基导向,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确保基层有资源有能力抓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建强基层骨干队伍。出台《关于加强全市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鼓励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的优秀年轻人才到社区任职。依托**社区工作者学院,抓好履职培训、案例教学、实战实训,加强“传帮带”,着力提高党建工作、平安建设、服务群众等能力。指导各地以市为单位设置岗位等级序列,加快推动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开展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公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工作,打通成长“天花板”。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做好“加法”,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金多方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社区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建立正常增长机制,提升基层承载能力。同时,注重做好“减法”,优化改进基层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街道、社区权责事项,未经党委和政府统一部署,各职能部门不得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街道、社区承担,防止层层向基层转嫁责任。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把社区干部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让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联系服务群众。增强应急处突能力。制定《全市组织系统服务保障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指导各地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明确各级组织特别是党组织书记的责任,构建扁平化应急指挥体系。探索加强专业化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指导基层党组织分级分类制定应急预案,在应急状态下由社区党组织统筹调配本区域各类资源和力量,组织开展应急工作。充分发挥组织部门优势,把各类组织及时动员组织起来,做好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和发展党员、关心关爱党员干部等工作,激励党员干部在困难面前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
汇报完毕。